第27章(第2/4頁)

“皇上,您驅逐了那韃靼使臣,只怕韃靼人知道了不會善罷甘休啊。”郭九塵裝模作樣地嘆了口氣,明裏暗裏地指責皇帝意氣用事,“皇上您是逞了一時意氣,可想過萬一韃靼人惱羞成怒揮師南下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今國庫裏的銀子,可實在是支撐不起長時間的征戰了。”

戶部尚書忙應和道:“郭大人所言不假,如今國庫裏的銀子,只夠維持朝廷的日常開銷,還得兼顧西北賑災,修繕黃河堤壩,另外還有修建皇陵之用,實在不能再增加軍餉開支了。”

“實在沒錢,那皇陵就先別建了。”沈映在龍椅上坐下來,輕描淡寫地道,“若是不能安定邊疆,使蒙古臣服,皇陵修得再好又有何用?等到蒙古鐵騎打到京城了,難道他們還會將大應的皇陵墓保存完整留著初一十五祭拜?”

百官們又三三兩兩交換了個眼神,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將給自己修建皇陵視為重中之重的要事,一般從登基起就開始選址修建,皇帝居然肯暫停修建皇陵,這是鐵了心要和蒙古開戰啊!

沈映其實也不是盲目地想要和韃靼打這一仗,他了解過大應的軍事實力,雖然朝政被太後和郭九塵把持,但是軍隊卻不完全受他們轄制,軍中也不乏一些能征善戰之輩,比如定北將軍林振越,鎮守南疆的平陽王等等,且大多數武將也都受夠了蒙古的鳥氣,主戰派居多。

而蒙古諸部那邊內亂也不少,趁著如今大應的實力尚可,若此時不出兵威懾,恐怕等到蒙古諸部統一,成了氣候,想要再令他們臣服就難了。

歷朝歷代,北方善於騎射的遊牧民族政權,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沈映可不想做北宋徽欽二宗、明朝明英宗之流,要是任由蒙古騎到頭上,那他這個皇帝做的也沒什麽意思。

沈映雙手撐在禦案上,緩緩站起身,冷肅的目光掃過下面的文武百官,氣沉丹田擲地有聲地道:“你們都給朕聽好了,只要朕在位一天,大應就永遠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不、和、親!今後若再有提和親者,以叛國罪論處!退朝!”

群臣齊道:“臣等恭送聖上!”

退朝沒多久,皇帝今日在朝上大耍威風的事就傳遍了前朝後宮。

北鎮撫司內,今日輪到顧憫當值,手下的人聽到宮裏傳出來的風聲後,繪聲繪色地給顧憫講了一遍皇帝在上朝的時候,是怎麽怒斥那個韃靼使臣的。

顧憫放下手裏的卷宗,“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不和親……皇上真是這麽說的?”

錦衣衛道:“是,原話,聽說有好幾個老大人下朝後眼睛都紅了,說什麽皇上有太宗皇帝之風。”

的確,“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不和親”這簡簡單單十二個字,字字重若千金,從古至今,也沒幾個皇帝能有這個氣魄說出口。

沒想到,看似玩世不恭的皇帝,心中竟有如此宏達的治國理念。

那昌平長公主,不過是高宗的一個不受寵的庶女,皇帝與她雖然名為兄妹,但其實也並沒有多少手足之情,若是換做是其他人,能以犧牲一個女人換取邊疆太平,恐怕早就答應了韃靼人的求親,可皇帝卻拒絕了。

這份氣魄膽識,顧憫捫心自問,自認及不上沈映。

顧憫沉思片刻,忽然問手下:“那韃靼使臣如今人在何處?”

錦衣衛道:“被宮中禁衛軍趕出宮了,皇上命他三日內離開京城。”

顧憫道:“你去幫本官找到他的人,勸說他在京中再留三日,就說是郭廠公知道他此番受了委屈,皇上年輕氣盛,拒絕和親只是一時沖動,韃靼與大應向來交好,不應該因這點小事就生了齟齬,廠公會再勸說皇上,讓他稍安勿躁。”

顧憫現在是郭九塵身邊的紅人,深得郭九塵倚重,錦衣衛也沒對他的話產生質疑,沒問他為何要這麽做,便痛快應下,出去找那韃靼使臣了。

沈映的威風也沒能逞多長時間,下了朝之後沒過多久,壽安宮便派人過來傳話說太後要見皇帝。

沈映脫掉了朝服,換了身常服,擺駕前往壽安宮。

走到壽安宮門口還沒從禦輦上下來,便看到一穿宮裝的少女帶著兩個小宮女從壽安宮出來,

少女看到沈映後,恭敬地福身行禮,“昌平給皇兄請安。”

沈映擺手示意擡步輦的太監落轎,然後起身下了步輦,“免禮,原來是昌平啊。”

沈映之前只在皇家家宴上遠遠見過兩次昌平長公主這個便宜妹妹,記憶中連長相都有點模糊,今日走近了才看清楚臉。

少女容貌清麗,身形嬌。小纖細,雖然貴為公主,但身上的衣著穿戴卻十分樸素,她穿了件粉色的襦裙,應該是舊衣,洗得顏色都有些發白,頭上戴的首飾也都半舊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