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喜⑥(第4/5頁)

孩子們是朕的未來,與當下的俗務相比,朕更加看重未來!

太子這次回來,康熙便開始讓他協理政務,並下令,那些雞毛蒜毛的小事,就不用呈上來了,讓他和內閣大臣商量著決定。

如此這般,省出了不少時間。

每日中午可以休息一個時辰;太陽一落山,就結束了這一日的忙碌。來到坤寧宮,陪女人逗孩子,過尋常人的日子。

不知不覺間,就進入了金秋十月。自十月一日起,各州府系著紅繩的賀表,紛紛入京。

江南的雙季稻試驗成功,第二季豐收在望。

盛京的大豆,今年增產三成;玉米、紅薯、花生大豐收。

河南新墾荒地,增加了三千畝。

杭州的海塘增高了一丈。

福州出現了雙穗稻。

龍華寺的一株文冠果樹,長出的果實兩兩相連。

廣西桂林發現了一株奇異的芝靈,高一尺余,色淡黃,狀如祥雲。

大清銀莊自開業以來,贏利兩百七十九萬兩白銀。

水力帶動的織紡機和織布機試制成功,不日就可投入生產。

雲貴的礦務,四川的鹽茶,蒙古的養牧等等。每個州府的賀表裏,最後兩句都是稟報當地的喜事,說晉封皇貴妃為後是得天兆之大喜。

康熙把這些賀表扔在葛爾丹跟前,佯裝氣怒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百姓生活安穩,有飯吃有衣穿,才是最大的祥瑞。什麽靈芝果樹白鹿雙穗稻紅穗稻,統統都是虛的。這些人就是借助皇後的晉封大典討朕開心,朕能被他們這些小小的伎倆迷惑?”

葛爾丹一邊翻著折子看,一邊說:“他們也許是好意。”

康熙“唉”了一聲,“是好意,但是這種想糊弄朕的心思,其心可誅。看在皇後的大喜日子上,朕暫且不找他們算賬。”接著,從一疊奏呈裏,翻出一本,遞到葛爾丹眼前。

“你看看這個。玉田縣亮甲鎮小泉村的一處山泉邊出現了一片紅色的稻米。這事說來有些奇怪。昨晚,皇後說她夢到了一種奇異的稻米叫康熙胭脂米,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可治百病。今日,玉田縣就上了這份賀表。朕已經派人去玉田縣了,取回來之後,拿給大汗看。”

正說到此處,梁九功來報,說去玉田縣的侍衛帶著稻米回來了,“這天下果真是有胭脂米,色澤誘人,粒粒飽滿,香氣撲鼻。萬歲爺,天降祥瑞啊!這是老天爺,在護佑我大清國。”

晚上回到坤寧宮,康熙提到這件事,哈哈大笑了半天。

“皇後,你沒看到葛爾丹看到胭脂米的表情,哈哈哈哈,驚呆了。他居然真信了,朕編的故事。朕還承諾,等明年收成多了,就給他送過去一些康熙胭脂米的種子。封後大典過後,朕要繼續留他,讓他看看公主出嫁的盛況。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準葛爾和大清國的巨大差距,徹底斷了他反叛的念想。”

又笑了一陣子,才轉了話,“皇後今天都做什麽了?”

“教阿努王後認漢字,順便給她講先帝的事。”佟寶珠梳著頭發應話。

“哦?講先帝什麽事?”康熙好奇極了。他皇阿瑪是老祖宗心口的一把刀,是太後心口的一把刀。傷得她們血淋淋的疼。關於順治皇帝的話題,幾乎成了宮中的禁忌,宮裏人極少提起。

佟寶珠知道,過不了明天,康熙就會叫坤寧宮裏的人問話。

索性自己交待個清楚。

“先是講先帝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由愛情講到先帝當時的處境艱難,又講到他的執政方略對後世巨大的影響。好讓她認識到,準葛爾現在的勤兵黷武,是大清國四十年前做的事。自先帝開始,大清國已經在文德綏懷,以‘仁’治天下了。”

聽到此話,康熙心中一喜,語調輕快地說:“皇後這個方法好。讓他們從時間上,看到準葛爾和大清國的差距。四十年後,他們才能發展到大清國如今的現狀;但四十年後,大清國又走向了更高處。他們永遠追不上!”

“皇上怎麽不問,臣妾怎麽知道這些?”佟寶珠問。沒等康熙回答,自己就說出了答案,“臣妾關心皇上,想知道皇上關心什麽,每天都在想什麽。所以,皇上說過的每一句話,臣妾都記得清清楚楚,舉一反三。慢慢就分析出來了。”真實答案是,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

一陣酸酸甜甜的暖流在心中流淌,康熙走過去,緊緊擁抱著了他的皇後,“朕不會令皇後失望,永遠都不會。”

佟寶珠仰起頭,深情地說:“先帝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皇上自八歲起,就接下了先帝的重擔,支撐著大清國。三十年來,皇上從未讓誰失望過。皇上是老祖宗的驕傲,是先帝的驕傲,更是臣妾的驕傲。”

夜色漫漫,燈火輝輝。她的美目裏,像是落入了萬千星子。灼灼光芒,照耀得他頭暈目炫。康熙抱起懷裏的人,急步往床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