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好詩(第2/3頁)

“多謝皇後娘娘指教。”兩名西洋人按著別人教的規矩,站起了身。垂首恭立,目不斜視地看著眼前的一片方寸之地。

“大清國是人情社會,關系社會。你們想要有一番作為,需要暫且放下自己所圖的目標和利益,先融入這個地方,和這裏的人做朋友。這裏的人接受了你們,才能願意聽你們說話,接受你們的思想。等你們像南大人一樣,徹底的變成了大清人,再要做什麽事,就容易多了。本宮就是在南大人那裏了解到耶穌基督。”

白晉最先聽出了皇後話裏的意思,真心實意道:“多謝皇後娘娘指點。”

“皇上很欣賞南大人,漢話說得流利,又精通機械、算術和天文。可惜,於前年不幸過逝了。皇上非常惋惜,賜謚號為‘勤敏’,讓工部的人修了墓地,每逢清明都叮囑人去祭拜。還為他寫了首詩。”

佟寶珠想到康熙費盡心思寫的詩詞,充其量也就是打油詩,不大好意思在友邦人士面前顯擺。

轉而又想到他們對漢語了解不深,根本分不清好壞,又坦然了。

朗聲道:

妙道玄玄何處尋,在茲帝監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徑,世教衰微啟福音。

自古昭昭臨下土,由來赫赫顯人心。

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

兩位西洋人就聽明白了最後兩句: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淚滿襟。既驚喜又感動,原來大清國的皇帝,竟也是同道中人。

白晉忙豎起大拇指贊揚:“好詩!好詩!這是我來到大清國之後,聽到的最美麗的詩。”

佟寶珠厚著臉皮道:“是難得一見的好詩!其情其意,可媲美於大唐的李商隱。”

他們不知李商隱是誰,卻連連點頭,誠心誠意地說:“比李商隱還有技高一籌。”

“你們有獻藥之功,比南大人當初入仕可是有優勢多了。”佟寶珠看差不多把他們領上了路,準備結束這場談話,“本宮會把你們的特長,稟告給皇上。能否得皇上青睞,就看你們各自的能耐了。”

門外的梁九功聽到此處,這才敢進來。雙膝跪地,行問安禮:“奴才給皇後娘娘請安。”

“梁總管,起來說話。常來常往的,勿需行此大禮。”

“謝皇後娘娘。”梁九功站起身後,又道:“啟稟娘娘,主子爺在後湖等著娘娘,邀請娘娘泛舟遊湖。”

“本宮知道了。你先回去伺候主子爺,本宮換件衣服就過去。”佟寶珠轉身對低頭斜眼往這邊看的西洋人說,“你們先回去吧。”想說句謝謝的話,又覺得不妥,轉話道:“黃忠,你叫輛馬車,送他們回去。跟其他人交待一聲,不可為難他們。”

“跟他們說什麽了?”康熙看到佟寶珠,就問。接著又道,“朕最討厭年紀輕輕的人留胡子,想到其中一個人滿臉胡子,臟兮兮的,就不想見他們。”

梁九功忙笑呵呵道:“方才奴才看到那兩個西洋人了,臉上刮的可幹凈了。奴才過去的時候,娘娘正在和他們談論主子爺的詩。娘娘說,主子爺的詩比李商隱的還好。”這次多虧了這兩個西洋人,更多虧了娘娘讓他試藥。

趁機替他們美言兩句。

康熙斜了他一眼:“誰讓你這個奴才插嘴了?”

“奴才錯了。待會兒奴才找個主子爺看不見的地方,自個兒掌嘴去。”梁九功彎著腰往一邊退。

佟寶珠搭著康熙的手,往小船上走:“皇上不是喜歡新鮮事物嗎?臣妾問問他們都有什麽特長。皇上閑的時候,好叫他們過來解悶兒。話趕話的,就提到了皇上的詩。”

康熙聽了這個回答,十分開心,順口問道:“他們都會什麽?”

“聽他們說話,像是比南大人懂得還多。那個叫白晉的,不但精通算術、還懂自然科學和物理,是受法蘭西國王委派,來拜見大清國的皇帝陛下。”

佟寶珠扶著康熙的手,坐在鋪有粉色團花的軟墊上,“兩個呆頭呆腦的呆瓜,都來了兩年多了,還沒摸出門道呢。如果不是皇上病了,想到了他們,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有機會一見龍顏。”

康熙提起衣擺,坐在了她對面,哈哈笑道:“怎麽?他們的上帝沒保佑他們萬事順利?看來還是不大靈嘛,還沒皇後的話靈驗。”

“可能是他們的上帝認為康熙大帝非尋常帝王,不是隨便就能得見。讓他們歷經磨難後,再如願,就會倍加珍惜皇上給予他們的機會。”

康熙捏她的手:“別以為朕聽不出來,皇後這是在為他們說話。想讓朕詔見他們。”

“臣妾沒隱瞞自己的意圖呀!”小船開始離岸,船身輕晃間,佟寶珠趕緊抓著了面前的茶幾。

“所有努力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嘛。對於臣妾來說,也就是兩句話的事。皇上見不見他們,是由皇上自己決定的。若是不想見,今日就是他們最後一次出現在暢春園,臣妾已經讓人把他們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