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撫養(第2/3頁)

四阿哥:“皇阿瑪對兒臣哪裏不放心?皇阿瑪提出來,給兒臣一個爭辯的機會。古有甘羅十二拜相;今有皇阿瑪十一歲大婚,十四歲親政,十五歲鏟除權臣。兒臣雖然不能和皇阿瑪的能力相提並論,但兒臣已經十三歲了,可以獨擋一面。”

康熙已經抽出了一本奏折,打開了,準備批。聽著四阿哥有條有理,又自信滿滿的話,他把奏折合上了。

看著對方,笑問:“你都能做什麽?你自己說說。”長這麽大,只辦過一件大差事,現在又因為材料不齊備,停工了。

四阿哥迎著他的目光,毫不猶豫道:“只要是皇阿瑪提出來的事情,兒臣都能做到。”

康熙看著他這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樣子,就想給他出個難題:“朕現在最缺的是銀子。你能在一個月內籌來十萬兩銀子,朕就給你辦婚事,並讓你撫養大元元。前提是,十萬兩銀子不是借來的,不用歸還別人。不能偷不能搶不能騙,要正大光明的得來。”

“兒臣領旨!”四阿哥生怕他改變主意似的,急聲道:“兒臣這就去辦,兒臣退下了。”

康熙:“……”有生以來,第一次盼著兒子辦不好他交待的差事。不想把大元元給老四,想讓放在承乾宮裏一起養著。

待四阿哥出去之後,康熙問梁九功:“你覺得,四阿哥能在一個月之內籌來十萬兩銀子嗎?”

梁九功心道,不可能。銀子若是這麽容易得來,主子爺早就對葛爾丹出兵了。他想說不知,但不知就意為著對四阿哥沒信心。

思忖了片刻後,說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又道,“昨個兒,陳大人給主子爺講書,奴才聽到這一句,覺得此言有理。”

康熙:“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梁九功老實回答:“奴才不知。”

康熙:“說此話的人叫金聲,是前朝的將領,一直率領徽州民眾對抗我大清,最後被活捉,在江寧府雨花台當眾處死。”

又笑道:“只有志氣,沒有實力。那些雄心勃勃的言詞,終將淪為眾人的笑柄。”

梁九功:“…….主子爺說的是!”

晚膳的時候,康熙跟佟寶珠提起三個孩子由誰撫養的事。

“貴妃是怎麽考慮的?真想讓老四撫養一個?”

佟寶珠:“後宮的孩子都是皇上的,由皇上做主。”

康熙聽著這個回答,瞬間覺得他愛吃的清炒魚片也沒了滋味。宮裏宮外,無論是宗親朝臣、嬪妃還是阿哥公主,誰提起三胞胎都激動興奮。只有她對這三個孩子不冷不熱的。

康熙放下筷子,道:“貴妃是不是仍對朕瞞著你有孕的事,心存芥蒂呢?那件事,是朕做的不對,朕也後悔過。現在看到這三個孩子,貴妃應該慶幸朕當時的決定。”

佟寶珠笑道:“沒呀!臣妾這不是整日在提心吊膽著,什麽時候皇上會來和臣妾一一算以前的賬嘛。”

康熙:“……”只顧著開心了,他把這件重要的事,給忘了個幹凈。也把貴妃戳他心窩子的那些話,給忘了個幹凈。

晚膳後,兩名敬事房太監頂著擺滿綠頭片的托盤進來。差事越來越不好幹了。先前萬歲爺是翻了牌子,沒有需要記档的小主;最近是索性不再翻牌。

太皇太後過世了;皇太後對後宮是睜只眼閉只眼;皇貴妃最近幾個月不問後宮之事,萬歲爺是徹底失了管束。

身為敬事房太監,對萬歲爺的房事負有約束、勸諫之責。否則就是失職,就是對龍體不負責任。今日冒險直接來這裏,希望皇貴妃能勸勸。

“誰讓你們把牌子送到這裏來的?”康熙皺著眉問。

“奴才……”原本是想好的說詞,被康熙厲聲質問著,兩名太監嚇得說不出話來。

佟寶珠接話道:“臣妾讓他們送這裏的。皇上只有用膳的時候,暫且能把政務放放,這時候呈膳牌最合適。”綠頭牌,紅頭牌叫做膳牌,也正是因為如此。

康熙叫了“去!”又道,“剛開朝不久,朕每天累得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哪裏有心思臨幸別人。”

才說了沒力氣,卻依舊翻了三個朝臣們的紅頭牌。臨回乾清宮處理政務之前,去西次間裏挨個抱了抱三個小皇子。

“貴妃,你看他們三個誰更好看?朕看著大元元更好看,瞅瞅這睫毛又密又長,像把小扇子。”

佟寶珠知道康熙看似大氣,其實是個小心眼的。大約是四阿哥想要撫養大元元,他不高興了。眾人都說大元元像她,二元元像康熙,相比之下,三元元像太子的多些。

“臣妾看他們都一樣。”

“怎麽能一樣呢?臉龐五官都不一樣。”康熙道,“若是朕讓貴妃只能選一個,貴妃選誰?”

“皇上為什麽要給臣妾出這種難題?”在孕期養成了頂撞他的習慣,佟寶珠忍不住反問道:“臣妾和三個孩子同時掉河裏,皇上選擇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