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敗露(第2/4頁)

純親王為了向對方打探消息,沒少陪著釣魚。

二人現在的關系,可以稱得上是忘年交。反正他在朝中擔的是清閑官職,在眾人眼裏又是個不務正業的,跟誰走遠近,無人關注。

納蘭明珠正要答話,梁九功跑著過來,喘著氣說,皇上召見。

納蘭明珠對滿屋子的人,揖了個手,又對純親王揖了個手:“老夫先行一步,改時間聊。”

康熙曾給過納蘭明珠兩個字的評價,那就是“愛財”,起初別人彈劾他的名頭就是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前年審他的時候,抄家抄出了十三萬兩銀子。

康熙認為遠不止這個數。

納蘭明珠苦喪著臉說:“權生錢,錢生錢,才能有更多的錢。錢都撒出去了。”說這話的時候,心裏真是鮮淋淋的。

還想著為子孫後代多留些金銀之物呢,結果幾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

這日,當他聽康熙說,準備委派他籌銀子的時候,他還以為皇上不相信,前年真的把家底抄幹凈了。

沒待他爭辯,康熙又說:“朕先恢復你光祿大夫之職,你想辦法把八大皇商的票號,收歸朝廷,朕就讓你官復原職。前提是要他們心甘情願,還要讓他們繼續為大清國效力。”

納蘭明珠:“……”十年前京師地震,借晉商尉家十萬兩銀子,背後下了多大的功夫啊,還多虧施家老二從中周旋。票號是他們影響力最大的生意,也是收入最多的生意。

收他們的票號,那是要他們的命,他們寧死都不會放手。

就在這時候,梁九功進來說,施世綸來了。

如果說納蘭明珠進宮是一頭霧水,那施世綸是一身霧水。他對外說,早在兩個多月前就回了江蘇,現在不但被皇上發現了仍滯留在京,還被叫進了宮裏。

進了殿內,康熙沒問他為什麽仍在京城,直接同他說,準備把他調回京城,任內務府副總管,主要負責營造司和造辦處。並且說,讓他輔助納蘭明珠,收八大皇商票號的差事。

“朕指點你們一下,你們去談的時候,就說朝廷準備設立大清銀莊,朝廷的匯票一出,他們的商戶定會擠兌。資金鏈斷了,所有的生意,將會全盤崩潰。”

“朝廷為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願意合並他們的票號生意,讓他們以資抵股。”

“享受的分紅,將比他們經營時收入高上許多。”

“至於其它生意,他們不但可以繼續經營,朝廷還可以給予他們幫助。俗話說‘人巧不如家什妙’,他們的織工再能幹,十台織機也趕不上朝廷的一台織機出布快。”

康熙最後又道:“三個月內合並完成者,除了家中有一人可以封官之外,還可以入忠正祠,名留青史,享受後世敬仰。一個月內,沒有意向者,將永遠失去與朝廷合作的機會。”

倘若是其他官員,肯定會說,這不是與民搶利嘛。再說了,老祖宗有遺訓,官員不可參商。

按皇上說的這情況,不但是官員參商,就連朝廷都參商了。

但眼前這兩位,一個是罪臣,一個是犯了罪待罰。只有把差事辦好了,自己才能翻身。哪裏敢反對啊。

納蘭明珠問:“皇上說的忠正祠……”

康熙:“今日就開始尋地方動工。你們商議一下,修在什麽位置合適。朕看西直門那位置就不錯,挨著豐澤園。”

納蘭明珠:“……”好嘛,敢情是畫了個大虛餅。

康熙笑道:“說到豐澤園了,待明年春天,朕準備派人去蘇州試試兩季稻。就是一年插兩次秧苗,若是成功,稻米增產一半,那就可以把一部分稻田改為桑田,種桑養蠶織綢緞。把綢緞賣出去,國庫有就了源源不斷的進項……”

坐在一邊旁聽的太子,滿眼崇拜地看著他的皇阿瑪。他覺得他這個儲君,和他皇阿瑪的能力相比,差距太大了。

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納蘭明珠和施世綸出去之後,康熙讓人把候詔殿裏的官員,全部叫了進來。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之後,眾人紛紛反對。

“葛爾丹在蒙古燒殺搶掠,已經占領了喀爾喀。索大人和佟都統這次回來,繞了五百多裏路,才回京。朕準備出兵去收拾他,你們誰能拿出一千萬兩銀子的軍餉出來?不用一千萬兩,五百萬兩也行。只要有人能拿出來,朕永遠不再提大清銀莊之事。”

有人小聲說:“八大皇商在民間影響甚廣,萬一起了民變,便得不償失了。”

康熙猛拍了一下龍案,大聲道:“你也說是萬一。難道就因為萬中之一可能發生的事,就什麽都不幹了嗎?

這條路,是歷朝歷代都沒有走過。但不等於行不通,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往前走走看。”

兵部尚書附合:“臣認為皇上說的有道理,臣支持皇上的決定。”沒有銀子,就打不了仗。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能顯示出兵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