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矛盾(第2/6頁)

“還會巡視黃河運河槽運。”佟寶珠沒同他繞圈子,直奔主題道:“本宮聽說有個叫於成龍的南方官員擅長治水,太子著人修書給他,讓他帶著治河方案求見皇上。”

太子想了想道:“一個叫於成龍的兩江總督去年過世了。”

“還有一個叫於成龍的。”佟寶珠道,“前兩年,本宮無疑中聽你皇阿瑪提過。是別人舉薦給你皇阿瑪,你皇阿瑪把他派到了南方做了一個知府還是巡府。這個人最擅長的是治水。黃河泛濫,正需要這樣的人去治理。”

在兩百多名知府中尋一個人,再派人找到這個人,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與這人聯系上,又說服對方冒著被問責的風險去求見。畢竟一個知府上書治河方案,算是歪門斜道。

如果索額圖在,還好辦些。可現在索額圖隨駕南巡了。

太子遲疑了片刻後,道:“兒子回去就安排。”

佟寶珠道:“這樣的事,不用太子親自辦,把他交給納蘭大人。太子只用說,讓於成龍拿著太子手令去求見。”

太子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不管是由誰辦,只要於成龍拿他的手令。事成,最大的功勞就是他的。可納蘭明珠一向看他不順眼,愛挑他的毛病。

索額圖是他的叔外祖父,納蘭明珠和索額圖水火不容,他是跟著索額圖受連累。

佟寶珠看太子沉默不語,又說道:“太子是大清國的太子,所有的朝臣都是太子的臣子。他們在太子眼中,區別只在於官位不同,能力不同。”

太子豁然開朗,滿是感激道:“皇額娘,兒子明白了。謝謝皇額娘指點。”有納蘭明珠的授意,再加上他的手令,對方無後顧之憂。定會拿出真本領求見。

即使皇阿瑪沒任用於成龍。從這件事裏,也能讓眾人看出他這個太子的寬容大度。在他的眼裏,所有的朝臣都是一樣的臣子。不分誰遠誰近。

納蘭明珠是個情商極高的人。得了太子的吩咐,和太子想法差不多。此事能否辦成不論,這件事能讓皇上和朝臣們看到,他並未針對過太子,他以前反駁太子的意見,是就事論事。太子的吩咐,對於他來說,和皇上同等重要。

查到於成龍的所在地之後,當天就用了五百裏加急的信件發往江寧府。

五天後,也就是十月初二,江寧知府於成龍收到了加蓋戶部尚書以及太子印章的私信。

這時候,康熙的行輦才走到山東的德州。到了南關驛,他從當地官員進獻的特產中,挑出扒雞、驢肉和金絲小棗,分成四份,又分別寫了四封信交給了信使。

德州到北京六百裏路,信使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把東西送到了皇宮裏。

宜妃看了信,捏起一顆金絲小棗吃,開心地笑道:“真甜!”問身邊的宮人,“問了嗎?都誰收到皇上的信了?”

“回主子的話。太皇太後、皇貴妃、太子和您。”又特意說,“後宮中,除了皇貴妃,您是獨一份。德妃沒有。”

宜妃笑得更開心了。都說德妃心機深,聰明。那是目光短淺的小聰明。

自己就暗示了一下,如果皇貴妃失了勢,德妃將是後宮中最受寵的妃子。德妃輕易的就上了當,想踩著皇貴妃上位。

蠢貨啊!把皇貴妃踩下去,皇上能對她有好感?估計惱著皇貴妃的同時,看見她就跟看見綠頭蒼蠅一樣厭惡。

與此同時,德妃也聽說了,康熙往宮裏送信送特產的事。榮喜嬤嬤安慰她,“宜妃是有身孕,所以得了一份。”

德妃沒接話。

她在思考,宜妃用什麽贏來了皇上的歡心。

承乾宮裏。

佟寶珠打開信,上面是兩句詩:樓船禦北風,渺渺過齊東。

八阿哥吃著小棗問:“皇額娘,皇阿瑪信上寫了什麽?”

佟寶珠笑道:“說他走到了哪裏,路上的景物如何。”

“皇額娘,兒子能給皇阿瑪寫信嗎?”

“你會寫字?”

八阿哥露著小白牙,笑呵呵道:“皇額娘幫兒子寫嘛。”

佟寶珠本來沒打算給康熙回信,八阿哥的祈求又不忍拒絕,於是就讓宮人研墨。

在八阿哥的口述下,寫道:啟稟皇阿瑪,兒子吃到了皇阿瑪派人送的特產。肉很香,棗很甜。謝謝皇阿瑪關愛。皇阿瑪路上保重身體,兒子盼您早日回宮。

寫完後下面落款八皇子胤祀,佟寶珠又讓他按了個小手印。

兩天後,康熙收到了這封信。看著運筆靈動快捷的瘦金體,後面一句,在他眼裏變成了臣妾盼您早日回宮。

一個四歲的小孩子懂什麽。

哼哼,借由小孩子給他寫信,也只有心思多的貴妃,能想到這樣的主意。

這件事,在康熙看來,是佟寶珠知道他有寵愛的人後,向他示弱。頓時十分後悔,在宮裏時,沒好好跟她講讓她隨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