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晉封(第2/4頁)

康熙其實挺後悔起胤祚這個名字,只是不願在眾人面前承認罷了。

這一下子,兩個問題,同時解決。康熙心情頗好,站起身,抱起佟寶珠往床邊走,“睡覺了。”

次日,康熙下旨,六阿哥胤祚歸太皇太後身邊的嬤嬤蘇麻拉姑撫養。當天就讓芳華姑姑去永和宮抱走了六阿哥。

太皇太後本來就不滿胤祚這個名字,跟康熙提過兩三次。

康熙一直推說,等長到六歲,再更改。這下算是去除了心病。同時,也為皇帝對蘇麻的重視,感到欣慰。

蘇麻跟了她幾十年,從小丫頭的時候就跟著她,四五十年朝夕相伴的情誼,比和太後的感情都深。

能夠撫養皇子,這對於一個奴才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蘇嬤嬤接到旨意,先是向太皇太後叩首謝恩。又去乾清宮裏謝恩。

朝臣們得知了此事,大松了口氣。那個潛在禍亂朝綱的皇子,終於不用再操心了。紛紛上書贊揚皇上仁孝。省得皇上反悔。

除了永和宮之外,前朝後宮俱是歡喜。

堂堂皇子歸一個奴才撫養,這算什麽?

德嬪惱怒極了,可這是皇上和太皇太後共同決定的事,她又不敢發作。默不做聲的低頭繡花,手指被紮到幾次,染在了白色的繡繃上。點點血跡,像是盛開的桃花。

榮喜嬤嬤不知道怎麽勸她。

早知如此,給慧嬪撫養多好。還能像四阿哥那樣,經常見到,現在抱去了慈寧宮。慈寧宮的門,一般人壓根就進不去。就是貴妃一個月才去一次,普通的嬪妃只能在太後設宴的時候,有機會同大夥兒一同過去。

可惜,主子當初不聽自己的勸解。

前朝的政務繁忙,康熙除了偶爾去承乾宮之外,不再去別的宮裏。

因為德嬪上次懷孕有摔倒的前例,太皇太後傳了口諭,讓德嬪好生養胎,盡管少出門,也不用給誰請安。

自六阿哥被抱走那日起,德嬪再未見過皇上和六阿哥,心中積郁,孕吐的特別厲害。

佟寶珠調了個禦廚過去,專門讓她開小灶,做清淡的飲食,收效甚微,仍是吃了就吐。沒幾天,人就瘦了下去。

“她們怎麽能這樣呢?一點也不為別人著想。不考慮別人怎麽活,不考慮別人的心情感受。懷胎十個月生下六阿哥,又養了一年多。”

“莫要說他是本宮的兒子,就是一只小狗小貓,被人抱走了,也會難受。她把本宮拘到這永和宮裏出不了門,連六阿哥的面都見不成......”

德嬪像是給榮喜嬤嬤說話,又像是自言自語。

待她的話落了,榮喜嬤嬤道:“後宮裏本來就是如此。說句僭越的話,嬪妃們只是一件物件罷了,得寵的時候,還能風光一陣子。風光過去,便沒誰會想起。所以一定趁年輕的時候抓住聖心,多得恩寵。”

就像是壽安宮裏的三位太妃,後宮裏除了貴妃偶爾過去坐坐,誰還能想起她們?誰考慮過她們的心情?寧愨太妃還是有兒子的呢,兒子在外打仗,也就是媳婦每月初一十五過去請個安。

乾清宮裏。

康熙看著兵部、吏部和禮部共同擬的折子,其中一句:國不可無後,臣請奏立貴妃佟佳氏為皇後。

沉思了良久。

他比他們更想立貴妃為皇後。立為皇後,才算是他真正的妻。不管是貴妃還是皇貴妃都是妾,放到民間來說,後宮裏沒有皇後,他就是鰥夫。

可與立皇後相比,他更想和貴妃生個孩子。

他和貴妃的孩子,肯定比這些孩子都可愛,比這些孩子都聰明。

正如貴妃說的那樣,皇後生出了嫡子,即使他沒有任何想法,也擋不著別人會有想法。如此以來,就是把她和孩子架在火上烤。

康熙提筆把皇後這一項劃掉,繼續看折子。需要封賞的功臣太多,厚厚的一疊折子,用了半天才粗略地看了一遍。

休息的時候,召來高士奇的談話。

“朕暫時不打算立皇後,高大人有什麽看法?”

高士奇頗為意外,“皇上為什麽不想立皇後?”

當初立鈕祜祿皇後時,前朝爭執了兩三年。每次有人上折子立後,就有人以鈕祜祿氏無子無功,為由反對。爭執到皇上這裏,皇上都是哀嘆一句:元後屍骨未寒,朕無心立後,等等再說吧。

現在兩位皇後都已經入了地宮,佟貴妃撫養著四阿哥,又和太子的感情深厚,就連最愛挑刺的禦史,都是無話可說。

此時正值三藩平定,舉國歡騰,趁著喜慶之際,佟貴妃晉升為皇後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

康熙想著禮部洋洋灑灑幾百字稱頌貴妃溫婉淑德、嫻雅端莊、母儀用式於家邦的話,實在想不出不封貴妃為皇後的理由。再說,他也不願強行找貴妃的不是。

於是搪塞道:“朕的命硬,克妻。不能因此連累了貴妃。為了貴妃能夠長命百歲,還是暫不立後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