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康熙(第2/3頁)

“幾步路,我們自己走就成。”烏雅夫人招呼跟著她一起入宮的粉衫小姑娘,“瑪祿,快跟上。”

瑪祿手裏抱了一個紅布包裹。中年太監溫和地笑道:“奴才幫您拿著?”

瑪祿羞紅了臉,連聲道:“不用,不用,不重的。”

前方不遠處,站在轎輦旁邊的宜嬪和僖嬪快步迎了過來。微低了一下身:“見過夫人。”

後面跟著的四名宮女,也跟著施禮:“見過夫人。”

烏雅夫人還在愣神的時候,宜嬪上前扶著了她的胳膊,親切地說:“德娘娘在永和宮裏等著夫人呢,快上輦。”

僖嬪去接瑪祿手裏的包裹,“這是妹妹吧?滿人的姑奶奶最是金貴,怎麽能拿這麽重的東西。”瑪祿是德嬪的庶妹。什麽人陪烏雅夫人入宮,是要提前報上來的,昨天宮裏人就知曉了。

烏雅夫人不認識宜嬪和僖嬪,從服飾判斷應該是小主。按規矩是要行叩拜禮。宜嬪和僖嬪太熱情,她和瑪祿還沒回過來神,便被人簇擁著,一前一後上了轎輦。

“……這,這不合規矩吧?”剛入宮,烏雅夫人仍有些緊張。

“什麽規矩不規矩的。”宜嬪朝旁邊的僖嬪一指,“這是我和她的坐輦。夫人一路過來辛苦,借借腳,誰敢說什麽。皇上有吩咐,家裏人好不容易入宮一趟,要好好照應著。”

聽她這麽一說,烏雅夫人坦然了,正了正身子,尋了個舒服的姿勢坐。閨女得寵了就是不一樣啊!與上次來的待遇,天差地別。

從西華門出發,往東走大約小半裏地左轉向北,經四執庫、內務府,走到慈寧宮的岔路口,往東拐,穿過隆宗門,經南書房、乾清門、上書房,然後北拐路過齋宮,進入去東六宮的甬道。

整段路,大約四五裏地。

烏雅夫人和瑪祿坐輦上,宜嬪和僖嬪踩著花盆底鞋,一前一後跟著。扭著身腰,一邊走一邊仰著臉,陪烏雅夫人說話。

“貴妃娘娘有事出宮了,皇上把家屬來往接待的事務,交給我們幾個。這幾日,您覺得哪裏伺候的不周,盡管直說。”

宜嬪想用這話,引起烏雅夫人對貴妃的不滿,進而引起德嬪對貴妃的不滿。離開了貴妃娘娘照應,就憑一個包衣出身的宮女,能養好孩子?

如她所料,烏雅夫人就是在腹誹貴妃的不是。上次來,這麽遠的路,可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整個後宮裏,德娘娘最受寵。現在只有貴妃、淑妃和德娘娘住的是正殿。現在永和宮東西配殿的小主全搬走了。西殿住的是四阿哥,東殿是給您安置的地方。

“四阿哥也在永和宮裏?”烏雅夫人問。

“自然是在永和宮嘛。”宜嬪笑道,“貴妃娘娘不在,四阿哥當然是由親生額娘撫養。”

僖嬪接話:“只有德娘娘跟前有兩位阿哥。”放低了聲音道,“夫人還沒見過六阿哥的吧?叫胤祚。皇上親自賜的名字。”

關於六阿哥的名字,宮內宮外都傳的沸沸揚揚。烏雅夫人當然也知道,她還知道祚是國祚,君主之位的意思。

正是因為如此,整個烏雅氏才肯出錢出力,想法設法的幫她閨女。甚至把寧愨太妃身邊的嬤嬤調到自家閨女身邊。

烏雅夫人矜持地笑了笑,沒接話。

宜嬪回頭看了一眼,笑道:“夫人是想讓妹妹入宮的嗎?”沒待她回答,又接著說道,“姐妹一起入宮,相互扶持再好不過了。我妹妹就是隨我一起入的宮。她跟前有位公主,一歲半了,可愛緊。皇上每隔兩三日就去探望一趟。對了,就是住在永和宮後殿,您待會兒就能見著。”

烏雅夫人趕緊說:“瑪祿還小,今年才十一歲。”

“可以先入宮學規矩嘛。”僖嬪接話,“我就是十一歲入的宮,先前是官女子身份,大前年那次大封,才有的封號。這種有說頭的,叫宮中待年。”

烏雅夫人這才想起問她的身份:“小主是什麽位份?”

“嬪,僖嬪。”僖嬪笑呵呵道,“赫舍裏氏,元後是我堂姐。”驚著你了吧?你閨女還沒我的位份高呢。

把烏雅夫人送到永和宮,兩人去禦花園找了一處僻靜的涼亭,坐著歇息。僖嬪揉著腳脖,低聲道:“今日這事,咱們做的是不是有些過了?”

宜嬪用手指,愉快地輕叩著石板桌,笑道:“咱們哪裏做的不妥?從西華門過來,方才走的是最近的一條道,又沒有故意繞路。輦是我們兩個人坐著去的,禮讓她們坐,那是客套。她們不知禮數,咱們有什麽辦法。至於咱們說的那些話,本份的人聽了,也就是聽聽而已。”

“那個叫瑪祿的小姑娘有幾分姿色,烏雅夫人會不會真會想著把她送進宮?”僖嬪問。

“有這個心思正好,這一趟就提出來更好。也好惡心惡心德嬪,給她添添堵。就是真入了宮,後宮裏頂多是多了一個位份低的女子罷了,反正明年不選秀,後年一定會選秀,誰來不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