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指點(第4/5頁)

他讓太子問的三個問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是想著聽聽皇嫂的意見,說不定比他想的更好。

太子惦記著,在外面等他的七叔,站著把今早上的事說了之後,問道:“佟額娘,兒子能去求皇阿額開恩嗎?兒子去求的話,皇阿額會開恩嗎?”

佟寶珠沉思了一會兒,問道:“他們是漢人是吧?”

“是的。”太子道,“通過去年博學鴻儒科考試錄用的翰林院侍講,王老師說過,他們都是博學之士。是兒子學習不夠用功,連累了他們。”

佟寶珠有些明白是怎麽回事了。康熙嘴上說的是滿漢一家,也許在他心裏,排斥漢人,尤其是排斥參加博學鴻儒科考試的那些人。

可為了國家利益,又不得不重用他們。

你們不是清高嗎?不是不願為滿清朝廷所用嗎?讓你們看到朕寬大的胸襟。等到這些人一旦入仕,就落到了他手裏。

這就叫秋後算賬。

太子看佟額娘遲遲不回答,以為她也不知道怎麽辦。於是說道:“不勞佟額娘費心了。其他人也說了,不讓兒子管這事。兒子不管便是。”

佟寶珠揉捏著四阿哥的耳朵,緩緩說道:“這樣的事,我沒遇到過。不知道該怎麽處理。”轉話道,“高士奇高大人和張英張大人,這兩位漢人官員,太子認識嗎?”

“兒子認識。”

“他們是你皇阿瑪身邊的近臣,你皇阿瑪很多拿不定主意的事,都去請教他們。他們一定會有好主意。太子去請教他們。”佟寶珠接著又說道:“他們是侍讀。午飯後,你皇阿瑪會聽他們講書,這會兒應該在南書房候詔,太子現在就過去。”

太子猶豫了片刻後,又問:“佟額娘,如果他們兩個人都在,兒子先向誰請教呢?”

佟寶珠心裏“咯噔”了一下,幸虧太了問了這個問題啊!要不然,太子聽了她,跑去南書房,分別請教這兩個人,可就壞事了。

她急忙說,“太子進門,先看見誰,就向誰請教。如果同時看到他們,就問離你最近的那個。”強調道,“記住,只問一個人。”

太子眨了眨眼,又問:“為什麽?”

“太子自己想。”佟寶珠笑道,“一個月內想不出來答案,再來問我。”接著又說,“太子有這種不懂就問的態度非常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短處和缺點,有不懂的地方,問別人是最快的辦法。”

五日後,佟寶珠才從康熙那裏得知,太子進南書房第一個遇到的是張英。

張英給太子出的主意是,讓太子跟兩位老師跪在一起。

太子剛跪下,就有人飛跑著去告訴康熙。

寶貝兒子在地上跪著,那還得了。康熙立馬下令,讓兩個老師回去。

太子聽到太監的口諭後,仍跪著不起,跪得雙腿早已沒知覺的兩位老師看見太子不起,也不敢起。

康熙只好奔到上書房,當面說讓他們起來。看到兩位老師泣聲謝恩後,摁著地面,半天起不來,也心軟了。吩咐兩名太監把他們攙扶起來,又召了太醫過來診看是否受傷後,叫了兩輛馬車分別把他們送回了家。

康熙把這事原原本本的跟佟寶珠說完後,誇贊道:“太子比大阿哥強多了,善良又有聰明。”

佟寶珠想說,人與人不同,各有所長,大阿哥也是好孩子。但終是沒說,讓康熙認為大阿哥遠不如太子,這是好事。對他們兩個人都好。”

這件事,成為了七王爺辦報的頭條消息。標題是:何以能安吾民心?唯天子與儲君矣。正文裏說,皇帝責罰犯了錯的侍講,太子跪下為老師求請。皇帝意識到自己的責罰過重,親自攙扶起兩位老師,並著人把兩位老師送回了家裏安歇。兩位老師感激涕零,下馬車時,仰天長嘆:何以能安吾民心?唯天子與儲君矣。有天子和儲君如此,臣願為大清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報紙一發出去,在京城裏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人聽一遍不夠,要求讀報人,再讀一遍。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件事,稱頌康熙皇帝是心胸寬廣的仁君,稱頌太子善良懂事。

康熙聽著暗探們給他匯報的京中情況,不禁熱血澎湃。當天著太監給兩位老師分別送去了補品,叮囑他們安心的再休息兩天,然後回上書房,繼續教導太子和大阿哥。

這個結果,讓純親王興奮極了。當真是無冕之王,比他王爺的身份威風太多了。竟然能改變他皇兄的思想。晚上腆著臉對他福晉說:“福晉,明天再麻煩你往承乾宮跑一趟。”

七福晉忍著內心的激動,用冷淡的語氣說:“王爺這次給我什麽好處。”

貴妃娘娘跟她說,不要給他好臉色。一定要擺出不想跟他和好的樣子,兩個人公是公,私是私。等他提出了問題,就嘲笑他,這麽簡單的問題都要去問別人。然後把她自己的想法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