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辦法(第3/4頁)

身著黃馬甲藍錦褂的小男孩進來後,朝康熙規矩地行禮:“兒子胤礽參見皇阿瑪,皇阿瑪萬福金安。”

“平身吧。”康熙笑問,“太子有事?”

“謝皇阿瑪。”

太子走到離康熙四五步遠的地方站定後,答話:“兒子想請教皇阿瑪一個問題。”稍頓了一下,又說:“兒子是準備請教老師的,可今日是節日,沒開課。”

“什麽問題?”康熙問。

屏風後面的兩位臣子,雖然看不見太子的模樣,但從鄭重其事的話裏,可以想象得到他一本正經的模樣。

十分期待他的問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①” 太子奶聲奶氣道:“兒子想問,易色是何意?”

屏風後面的兩個人面面相覷。

這段話出自《論語》。

意思是,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易色”是不注重女色。

跟一個五歲的小孩兒,怎麽解釋女色?

康熙換了一下坐姿,看著小太子,反問:“你怎麽想到這個問題?”

太子面對大清國的帝王,他的皇阿瑪時,總是有些膽怯。聽到這個問題,更怯了。目光虛虛地望著康熙,有點想往門外退。

老師說了,想要什麽東西就要想辦法爭取。

他快速地眨了幾下眼睛,又為自己鼓了鼓勁,壯著膽子說:“皇阿瑪說過,不恥下問,不懼上問,不懂就要問。兒臣不懂,所以來向皇阿瑪請教。”

女色,就是姿色,美人。自古英雄愛美人。但在娶妻的時候,要看重對方的品德,而不能看重姿色。

他覺得這話說的不對。人長的好看,看見她就心生歡喜,想摟著她親親,想和她翻滾。若是娶個醜妻,看見她沒絲毫興致,開枝散葉都成了負擔。生活中將會少許多樂趣。

更有甚者,自己心愛女人死了,自己也不想獨活。這能說女色不重要?女色是除了江山之外,第二重要的東西。

甚至,有人把女色看得比江山都重要。那個有人,就是他英明神武的皇阿瑪。

康熙想了一會兒,也沒想好,怎麽跟太子解釋女色的問題。突然想到,兩個有學問的人在。

“你們兩個出來,給太子解釋賢賢易色是什麽意思。”

高士奇與納蘭性德對視了片刻,才一同走出來。朝著小太子的方向,打下馬蹄袖行禮。

“臣禦前一等侍衛納蘭性德參見太子殿下。”

“臣翰林院學士高士奇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正緊張地等待他皇阿瑪的回答,突然從屏風後面跑出來兩個人,嚇了他一跳。怔了半天,才回神。抿了一下嘴唇,一本正經地說:“兩位大人請起。”

“謝太子殿下。”

康熙沖他們擺了擺手,“都別再客套了,趕快為太子解惑。高大人先來。”

“喳,臣謹尊旨意。”高士奇又向康熙施了一禮,這才不緊不慢地說話:

“啟奏太子,賢賢易色是指,人應該關注內在的東西,內在美。而不是只看外表,用外表判斷一件事物。就比如說,臣的長相寡陋,但皇上慧眼識珠,透過表面看本質。看到了臣的博學多才,仍重用了臣。”

康熙:“……”還可以這樣解。

有朝臣在,他皇阿額留給他的時間不多。

太子立即接話:“吾明白了,謝謝高大人為吾解惑。”看向康熙,“皇阿瑪,兒子還有一處不明。”接著說道,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其他人相交,是不是也要言而有信呢?”

這個問題好回答。

康熙笑道:“這是自然。《傅子·義信》中有言:禍莫大於無信,無信則不知所親;不知所親則左右盡己之所疑,況天下乎?”

太子道:“兒子明白了。謝謝皇阿瑪為兒子解惑。”轉話又道,“皇阿瑪曾說每月帶兒子去一趟承乾宮……”說到這裏突然停下話,繃著小臉,一眼不眨地看著康熙。

康熙:“……”朕沒有,朕沒說過,朕忘了。朕沒忘,但朕是天子,天子行的是天道。做的事淩駕於眾生之上,做的所有事都是對的。

高士奇與納蘭性德用眼稍悄悄地交流了一下心思,大清國有太子聰慧如此,令我等臣民心安。

康熙繃著表情連問:“朕是什麽時候說的?上個月是嗎?”

是上上個月。

太子十分後悔,這個問題憋到現在才敢問。他揚起嘴角,開心地笑,“皇阿瑪,兒子這個月能去嗎?現在能去嗎?”

眾人:“……”原來不是請教問題,是想去承乾宮。這繞的圈子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