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孩子(第2/3頁)

“弟弟要是冷,就把帽子戴頭上。”

“嗯嗯。”

旗服小男孩點點頭,接著扭臉去看冒著熱氣的幾鍋粥,又去看伸著脖子朝這邊張望的眾人,咧嘴一笑,像個福娃娃似的一團歡喜。

人群裏有人“哎喲”了一聲:“這是哥倆啊!真是祖墳冒青煙了,生出這麽好的崽。十八年後,妥妥的狀元郎!”

有人說:“那小的是黃衣服,不會是太子爺吧?”

有人大笑:“怎麽可能。太子爺出行還不得提前凈水潑街,左右清道,再來三千侍衛開路,三千侍衛跟著。你當是咱們這種小老百姓,想什麽時候出門,擡擡腿就走。”

納蘭性德再次感嘆皇上安排的妙,讓裝作是偶然路過這個法子,真是絕了。待會兒他們知道是太子爺之後,還會以為太子爺經常出宮呢。

京城內得是有多安全,貴妃和太子才會經常微服出行。

什麽白蓮教,紅蓮教,反清復明,在皇上眼裏就跟小螞蟻一樣不足為懼。

納蘭性德正納悶怎麽沒見貴妃娘娘呢,兩個小男孩並排站在車門邊,扭著頭看向車內。

一位身披靛藍風衣的男裝女子,低身從馬車裏走了出來。他突然想到了一句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是句和眼前的人和景物完全不搭邊的詩,可就是想到了這句。因為有著同樣的大氣,同樣的從容瀟灑。出現的時候,同樣的令周圍的景色瞬間暗淡。

這就是天家之氣!女子清雅高貴,俯視眾生;小孩子兄謙弟恭,聰慧懂事。

漢服男孩提醒:“佟額娘下車小心。”

旗服男孩關心:“外面冷,佟額娘您帶著暖手爐。”

女子笑道:“你們不是說要來施粥嗎,怎麽不過去?”

兩個小男孩齊聲道:“等佟額娘一起。”

僧人身後站的六名內務府官員有點懵,這六個人中有兩名不認得太子爺,但都認得太子的服飾。

尤其是副總管葛祿,從馬車上下來的大小三個人,他都認得。大阿哥在他家生活了將近六年呢,穿啥衣服,都能認得出來。

按著原來的約定,是車裏的嬤嬤先下來,走過來跟僧人說,貴妃娘娘、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來了。

僧人再稟告他們。

他們把寺裏的三十多名官員,都叫過來拜見,同時維持秩序,以防有人為了看娘娘和太子一擁而來。

接下來娘娘和太子,以及大阿哥下車。

太子宣布開始施粥。

等盛出來一碗,敬天地,敬佛祖,為太皇太後祈福,然後他們就登車離去。

這是他們商議多次制定的流程。既讓大家知道他們的身份,知道貴妃和太子來施過粥,又能保證他們的安全。

這不按流程來是怎麽回事?

六個人相互看,最後目光落在葛祿身上。他是內務府副總管,在這裏他的官最大,聽他的。

葛祿看不遠處的納蘭性德站著沒動,猶豫了一番後,決定等等看。

萬一是皇上重新安排了呢?不讓暴露身份呢?

他這一打亂,不是等著受罰嘛。

何況大阿哥今日表現得這麽懂事,皇上知道了,一定非常高興。這都是他六年以來,沒日沒夜,精心照顧的功勞啊!回頭肯定得重賞。

太子牽著佟寶珠的左手,大阿哥牽著太子的左手。大小三人一起來到大銅鍋前。太子問:“大師父,什麽時候開始施粥呀?”

僧人們看向六位穿官服的人。

葛祿慌忙站出來,弓著腰,笑吟吟道:“小爺,咱現在就開始。”

佟寶珠也懵,怎麽沒人認出他們?這葛祿還裝著不認識的樣子是怎麽回事?難道規矩改了?不讓暴露身份了?

周圍都是人,也沒法問。

葛祿這一聲“小爺”把大阿哥拉回了在宮外生活的那段自由時間,立馬趾高氣揚地說:“那就趕緊開始吧,還等什麽啊?大夥兒都等著吃呢。”

人群裏本來有人懷疑旗服男孩是太子的,此時也打消了這個念頭。內務府的人,都不認得他們。那肯定就不是。

有人低笑道:“官府的人都是勢利眼!看到好人家,也是點頭哈腰的拍馬屁。”

有人問:“他們會是什麽人家?”

有人接話:“看這做派,肯定是累世出高官的書香門第。沒有三五世的熏陶,不會有這種長在骨子裏的文雅高貴。沒看到嘛,那個大的,穿的是漢服。”

有人問:“是不是王家人?王大人是內閣大臣,他祖父是前朝首輔,父親是前朝狀元。祖孫三代都是大官。”

有人說:“不是。王家的孩子都大了,沒這麽小的。沒聽到他們說話嘛,稱呼的額娘,這是滿人的叫法。”

有人小聲道:“除了王家,京城裏沒這麽氣派的人家了。滿人粗野的很,就知道騎馬射箭拉大弓,生不出來這樣懂事乖巧的孩子。至於叫額娘,說不準是漢人娶了滿人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