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愛聽(第2/3頁)

“皇上的親人,便是臣妾的親人。就是把臣妾打一頓,臣妾也沒有怨言。何況後宮事務是小事,皇上的心意才是大事。整個大清國都是皇上的,只要皇上願意給,什麽都能有。”

佟寶珠說的情真意切。

來到這裏大半年了,還沒有出過宮。用年節的操持權去換一日出宮,她樂意的很!權利是死的,人是活的,以後爭爭,就又回來了。

康熙聽出了她話裏的歡喜。心道,想了大半天的法子,挺管用,這一下子就哄著了。拍拍她後背,輕聲笑道:“貴妃坐回去。朕再批兩份折子。”

佟寶珠摟著他的脖子不松手:“不,好不容易有機會抱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再我抱一會兒。”這句話出了口,自己先抖了一下身上的雞皮疙瘩。

康熙在她腰間捏了一把:“聽話。他們人在西暖閣裏等著拿朕批過的折子,等朕批完這兩本,再跟貴妃說話。”

撒嬌到這程度,差不多了。佟寶珠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低身一禮:“皇上忙政務,臣妾就不打擾了,臣妾告退。”

“別急,朕還沒跟你說要提前準備什麽。你先坐一會兒。”康熙說著話,拿起了佟寶珠進來時,他放下的折子。看了一眼後,遞向她,“你要是閑著無聊,看看這個該怎麽批。”

“後宮不能幹政。”佟寶珠連連擺手,向後退了幾步,坐在椅子上,“臣妾在旁邊看著皇上,心裏歡喜的很,一點也不覺得無聊。”

康熙滿眼帶笑,把奏子扔在了她面前,“這裏只有你我。你看吧,看完給朕個意見。”說罷,拿起手邊的另一本看。

貴妃娘娘的步輦停在乾清宮門前,這個消息,在佟寶珠打開折子看的時候,傳到了後宮,傳到了慈寧宮。

儲秀宮裏。

淑妃得意地笑道:“本宮分了她的權利,佟佳氏這是坐不著了,跑去找皇上理論去了。找皇上有什麽用。皇上管朝廷,皇後管後宮。她又不是皇後,鳳印在太皇太後那裏呢。是太皇太後說了算。再說了,皇上又不喜她,去也是白去。”

秋嬤嬤說:“奴婢總覺得,萬歲爺不去承乾宮這事兒,透著古怪,或許不是因為不喜貴妃的原因。貴妃又沒做過什麽錯事,萬歲爺沒理由這麽晾著她。繼後和元後相爭的時候,他可是兩頭哄,從沒有晾著過誰。”

淑妃笑道:“佟佳氏怎麽能和本宮的姐姐相提並論,就是元後她也比不了。元後可是皇上的結發之妻……”說到這裏,心裏酸了,是啊!人家是結發之妻,貴妃比不了。自己呢?還只是個妃呢。

“嬤嬤,快讓人把箏擡出來,本宮繼續練習。”

慈寧宮裏。

太皇太後聽說後,哼了一聲。

是你們逼著哀家動手的,哀家不得不再次做回壞人。哀家鬥死了海蘭珠,鬥死了董鄂氏,連同她們的孩子一並鬥死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隨便動動手指的事。

哀家老了,心善了,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吧,只要不觸碰哀家的底限,願意留她一命。

乾清宮裏。

佟寶珠看著請戰的折子,回憶著,她學過的歷史。只記得台灣是在平三藩之後收復的,主將就是寫這份奏折的人,叫施瑯。至於收復之前,發生了什麽事,做了什麽準備,一概不知。

課本是只記大事件,沒大事件的地方,幾十年都是一筆帶過。

施瑯不是在沿海管理水師嗎?這裏的施瑯,怎麽署的名字是禁軍內大臣呢?

“貴妃有什麽看法?”康熙批完了手裏的折子之後問。

佟寶珠擱下折子,遲疑了片刻之後問:“施瑯是誰?”

康熙用他自認為貴妃能聽明白的話,簡單描述:“原來是明軍,降了我大清,後來又叛變了,投奔了鄭成功,轉頭領兵攻打我大清。他們內部出了矛盾,鄭成功誅殺了他父兄,他又降了大清。力主收復台島。朝廷不敢重用他,又擔心再次叛變,就把他調來了京城裏。”停頓了一下,道:“在京城裏十幾年了。”

佟寶珠:“……”在歷史的留了名的英雄,其經歷這麽曲折!竟然投降兩次。吳三桂投降了一次,都被無數人罵,認為他壞得連《貳臣傳》都沒資格編入。看來,不怕幹的壞事多,就怕沒幹過真正的好事。

幹過一件真正的好事,就能白遮黑,歷史留名。

佟寶珠道:“臣妾覺得提議倒是好,但現在的時機不對。可以先派人過去招降,穩住對方。等三藩的戰事平了,再回頭收拾他們。”

康熙有些意外。笑道:“上次議政,有人提議招降,貴妃可是慷慨激昂要戰。朕還以為貴妃遇事就會大著膽子往前沖。”

佟寶珠:“……”本宮能屈能伸。

康熙道:“貴妃認為怎麽同他們談條件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