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5頁)

當然,在大開海禁的同時,雍正對海外傳教士的提防也提升了一個台階,幾乎是只要確定某一個洋人是傳教士,就會直接將人驅逐出境的地步。

而若是有人舉報,朝廷甚至還會發賞銀。

不少海外洋人對此十分怨念,但雍正態度強硬,而此時的歐洲尚未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武力值與大清相比實在不值一提,所以也只能按照雍正的意思行事。

一時間,海外傳教士幾乎在大清境內銷聲匿跡。

而雍正在這個時候開海禁,對張櫻與默默而言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兒。

對張櫻而言,港口增多,她能安排出海的船只也可以相應增多,可運送的商品增多,賺的錢自然也會增多。

當然,她能給默默準備的物資同樣會增加不少。

而對默默而言,朝廷在這種時候開海禁,短時間內這幾個省份必然熱鬧非凡,她想要乘船離開大清境內就變得容易了很多,而且張櫻能出海的船只變多,同樣也意味著默默能帶出去的人手也跟著增多了。

這可是好事兒。

雖然短時間內,默默還不能出海。

因為在他們一行人抵達科爾沁之前,她那位額駙的其他幾個兒子也不知是出於什麽樣的想法,竟然帶著人出來迎接,以至於原本只差一口氣兒的老郡王直接被他們奪了過去。

若非默默帶去的太醫見勢不妙立刻給那位老郡王解了毒,只怕那位世子下毒之事兒就要暴露了。

而一旦暴露,默默相信那位世子絕對不可能放過自己。

但到底中毒時間太久,那位郡王解了毒也仍舊昏昏沉

沉,估計沒幾個月好活了,所以那位老郡王的幾個兒子幹脆不管自己的阿布,全都陷入了爭權奪利之中,一時間意外頻發,每天都有人死。

默默到底是公主,一開始並未受到牽連。

但等有人發現那位世子來找過默默之後,就有人將目光放在了她這個背景板公主身上。

短短半個月內,默默竟也遇到了三次襲擊。

雖然都不致命,雖然都被喃喃及時化解,雖然出手的就那兩三個人而已,但……

默默本來根本沒打算插手這一家子的事兒,如今也被激出了火氣,於是也幹脆加入其中,一邊讓太醫吊著老郡王的命,一邊趁著局勢混亂在其中挑撥離間,快速發展勢力收攏人手。

等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默默才站出來扶持最年幼的那個孩子繼承了郡王之位——

哦,老郡王在局勢初步穩定下來後,就直接被停了藥,不到半個月就沒了。

年幼的郡王不懂政治,其母又因為難產早逝,默默直接接手了這個便宜兒子,成了科爾沁最年輕的掌權者。

蒙古這邊一片平和,且早已歸附大清,默默對此沒什麽興趣。

但她若要離開,總該給這個小郡王找一個合適的監護人不是?所以她只得將離開蒙古的時間往後延遲了一個月。

……

雍正開海禁對張櫻與默默而言是好事兒,對其他人而言同樣是好事兒。

畢竟海運賺錢幾乎已經是達官貴人們人盡皆知的賺錢秘籍,之前康熙禁止前往南洋貿易的時候就有不少嘗到了甜頭的官員希望其收回成命,最後的結果卻……

但如今開了海禁,所有人自然一擁而上。

幾個開了海禁的省份在段時間內,竟然變得熱鬧起來,碼頭邊更是人來人往,人頭攢動。

但與海邊熱鬧的景象相比,朝中的氛圍就顯得有些沉悶了。

一開始還是很火熱的,但在雍正突然對恒親王允祺的長子弘升出手,直接削掉了弘升的世子之位後,這火熱的氣氛便瞬間冷卻下來。

說來這弘升也算是咎由自取——

要知道,在康熙所有年長的兒子當中,雍正唯二沒有意見的就是被太後養大的老五,以及腿有殘疾的老七

了。雍正為了展示自己的兄弟情深,也從未對這兩個兄弟出手。

他不但沒有對這兩個弟弟出手,還給了這兩個弟弟的兒子一個朝中職位。

要知道,多少王爺都還只是在家吃食俸,在朝中根本沒有實權職位呢,即便雍正給這兩位王爺的兒子的職位不算多高,至少也有了幾分實權在手不是?

然後,這個弘升竟然瀆職。

上值時間,提前下班兒跑出去尋歡作樂,然後被人告發了。

雍正只覺得自己一片好心被辜負,於是不但罷了他的官兒,還削了他的世子之位,將人直接扔給恒親王允祺“在家嚴加看管與教導”。

雖然此事兒與其他人無關吧,但所有人難免想到雍正之前毫不客氣的“抄抄抄”,心情自然冷靜下來。

而在之後,又一件大事兒發生了——

榮太妃馬佳氏沒了。

榮太妃母子與雍正都沒什麽矛盾,所以這場喪禮雍正仍是命人按照良妃規格大辦,不曾克扣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