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雍正的運氣還是很好的, 兩位被他選中的官員雖然有一個對農活兒完全不懂,另一個卻是從小幫著家裏人一起幹活兒的人。

這位官員甚至一直負責家裏養的豬的一日三餐。

但問題是,他做的不過是將母親弄好的食物, 直接提到豬圈倒進豬槽就完事兒了, 至於喂豬的一些細節,比如什麽時候應該給小豬仔閹割,什麽時候應該非小豬仔分圈, 多久應該打掃豬圈, 多久應該將豬圈裏面的稻草換掉,多大就可以給豬配種……

這些細節他仍舊不知道。

但好的地方在於, 這位官員很能吃苦, 且對這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非常看重。

即便距離雍正將這個重要的位置扔到他頭上不過幾天,中途雍正甚至還半道兒叫停了,這位官員也沒有忘記找到自己養了幾十年豬的母親打聽喂豬的細節。

而因為在他當官兒之後家中環境改善,這位官員的母親其實已經很多年沒養過豬,家裏也沒有活生生的豬給他“實踐”, 這位官員甚至趁著空閑的時候跑去郊外一戶農戶家中親自喂了幾天豬。這期間喂豬就不提了,打掃豬圈、閹割豬仔、給豬分圈之類的事情他也一一親身體驗過了。

不止如此, 他還特意問過許多有名的養豬好手,自掏腰包問了很多養豬訣竅。

幾天下來, 這個官員雖然對養豬的很多細節還是算不得了然於心, 但其表現出來的態度還是讓雍正非常贊賞。

而即便覺得自己看走了眼,雍正看在這位官員的努力態度上, 也沒有撤他的職。

但另一位官員就……

他明明比這位官員更不懂養豬,可不但完全沒有上任前應該了解這些事情的想法與舉動,反倒在前一位官員主動邀請他到農戶家中的時候,表現得格外抵觸與鄙視, 似乎希望將自己與“農戶”這個身份徹底割裂開。

有時候遇到前一位官員邋裏邋遢、渾身臭氣地回到京城,這位官員還會對其大肆嘲諷。

雍正知道後連話都不想說一句,不但直接撤了此人的官職,還在查到此人在當官兒之後

除了逢迎拍馬之外幾乎毫無建樹後,擡手就給人貶了官兒。

再那之後,幾乎所有官員都對這個職位變得避之不及起來。

而正好,知道這些官員德性的雍正也已經不想再派一位官員負責此事,他直接下旨讓前一位官員自己挑一位養豬好手輔助自己——

他算是明白了,這種事兒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更加靠譜。

那官員認真想過之後,直接到自己之前花錢請教過的幾位養豬好手之中,挑選出了一位不但養豬養得好,還自己做過歸納總結,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的農人。

這農人在被其引到雍正面前見過之後,雍正直接封了他一個九品“禦豚監”。

而這位農民也沒有辜負雍正的欣賞,剛到崗便立刻投入工作,一番檢查之後直接調整了所有豬仔的食物與飼料,精心養育半個月後又從中挑選出了十來只長得格外健壯的小公豬做種豬,然後將剩下的小公豬全都閹掉了。

事實上,這個農民還覺得閹得晚了,畢竟在海上耽誤了一段時間。

但頭一批也就不講究了。

張櫻知道這件事覺得很奇怪,因為雍正之前派人的時候態度相當堅定,朝中不是沒有其他官員因為種種想法反對這兩人負責此事,但最後仍舊沒能動搖雍正的想法。

這也是張櫻雖然知道那兩個官員多半不靠譜,卻也沒有想辦法勸雍正的原因。

可誰知道,不過短短幾天時間,就在老獒帶著默默與啾啾、小玖三個孩子從郊外看過足夠數量,心裏對農家出身的讀書人有了足夠的了解之後,雍正就突然改變了主意,不但讓人調查兩位官員的過去經歷,還讓人調查了他們這段時間的言行舉止,最後甚至毫不客氣地將其中一位官員調職、貶官兒,還額外搞出來一個九品“禦豚監”,直接給了一個不曾科舉也沒有軍功,甚至不是滿人的農民這樣一個官職。

張櫻不得不懷疑,這其中與自己、與三個孩子這段時間的經歷有關系。

但她也沒在意。

早在知道雍正手下有一個粘杆處的時候,她就對此做好了準備。

再者說,這也是

一件好事兒。

而且張櫻還從這件事當中,發現了另一種“勸說”雍正的辦法。以後若是遇到了什麽不好與雍正開口的事兒,她未必不能反過來利用這些粘杆處的成員。

-

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大清即將有生長得更快,長得更肥的小白豬售賣的時候,朝中突然發生了一件大事——

有人告發今年鄉試的考官查嗣庭有反叛之心。

證據就是他今年出的鄉試考題中,有“正”有“止”,被雍正斷言:“竟查嗣庭所出經題,前用正字,後有止字,‘正’字有一止之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