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孝懿皇後是一個很溫柔的人, 但為了孩子她也能變得冷酷無情。

她足足調查了一年多,才終於將兇手揪了出來——

宮裏一個擅長調香的小宮女,出身包衣, 其父兄當時在內務府也算是位高權重,在不少娘娘面前都說得上話。

然而在查到對方之前, 她就已經遇害了。

死無對證。

可孝懿皇後就這麽一個親生孩子, 怎麽可能因為一個人死了就就此罷休?當時已經為了給女兒報仇而變得有些偏執的孝懿皇後,直接讓人將那小宮女的全家人都砍了頭, 與那小宮女有關的親朋好友, 甚至是幼時的玩伴與青梅竹馬等人,也全都殺了。

宮裏血流成河。

可即便如此又能怎麽樣呢?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已經沒了,真正的幕後兇手也一直沒能找到。

孝懿皇後在之後一直郁郁寡歡, 慢慢竟把自己的身體拖垮了。

若不然,以康熙對這個表妹的寵愛, 其他妃嬪即便受寵, 又哪兒有冒頭的機會。

但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

由於孝懿皇後寧可錯殺不可漏網一個的做法,即便當時沒查到兇手, 很多人也以為至少以為以後都不會再有人用同樣的手段來害人了。

因為所有人都一位, 掌握了那種香料配方的人這世上已經不存在了。

然而結果卻是, 同樣的手段在幾十年後卷土重來了。

雍正的臉上黑沉如墨,看著就嚇人。

好在沒多久, 傳來了兩個孩子病情好轉的消息, 在場眾人的面色都緩和了不少。

冷靜下來後, 雍正很快就想到了對方這樣做的原因。

由於雍正登基尚且不到一年,雖然他與怡親王胤祥並步兵統領慶復互相配合,成功將所有兄弟鎮壓並瓦解了他們的全部勢力,但因為他在康熙去世之前過於低調, 也與大部分朝臣都沒什麽交情,以至於即便登基這麽久,朝中真正信服他的人也還是少數。

他甚至沒辦法立刻推行政令,就擔心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大量的反對聲音。

在這種情況下,雍正顯然不可能如孝懿皇後一般大開

殺戒。

他不但不能自己動手,還會壓制著失去了孩子的弘暉夫妻乃至於皇後動手,不然就會引來一片罵聲。

可一旦他攔住了妻兒報仇,妻兒必然與他離心離德。

這是一個左右為難的局面。

對皇後與弘暉而言同樣如此,皇後在開始寫書以前名聲就不錯,開始寫書之後更是因為那些通俗易懂的書籍而在民間呼聲很好,從某種程度上,皇後其實為雍正皇位的穩固提供了一些助力。

可一旦皇後血洗後宮,這消息傳出宮外,她的名聲必然大打折扣。

而弘暉……

他之前本就被彈劾過,名聲有了瑕疵;若是兩個繼承人都沒了,又為了孩子殺了太多人……完全可以想象的是,他以後在朝堂上只怕再不會如眼下一般受歡迎。

樁樁件件,直沖雍正與皇後、弘暉而來。

沒人覺得雍正會在眼前這種情況下下手太狠,就算他要算賬也得等皇位徹底坐穩之後。可那時候,證據只怕都被消除得差不多了。

就好像,當年孝懿皇後在一開始就想下狠手,卻被康熙阻攔。

在沒有證據之前,康熙並不允許孝懿皇後胡亂殺人,甚至除了那幾個照顧她女兒的宮人外,他都不允許孝懿皇後抓走太多人。

——一切只因為大清當年不但正與鵝國起沖突,還與台灣打得熱火朝天,江南那邊的反清復明思想同樣相當激烈,所以為了自己統治地位的穩固,康熙不得不壓制了孝懿皇後使用太過激烈的手段。

雍正如今的情況不比當時危急,卻因他以前積累不足而更需要良好的名聲。

然而雍正這個人若是真的在意名聲,後世也不至於落得一個“抄家皇帝”的惡名了。

若他身上還背負著“得位不正”的名聲,雍正也許還能控制一下手段。

可因為兩道聖旨,他如今可沒有這個顧慮。

在確定暗中那人的害人辦法後,雍正直接叫來慶復,讓他將宮裏所有的宮女太監並內務府當差的所有人——

不管當值與否,全都抓了起來。

他早就看宮裏這些踩高捧低內務府包衣並太監不順眼了,只是之前一直找不到整治的機

會,如今有了機會,他怎可能為了區區一點好名聲就放過這些人?

他不但要查,還要將當年的舊案一並查得清清楚楚。

……

消息傳出宮後,朝野上下盡皆嘩然。

雍正動作太大又太過不留情面,讓人不由生出幾分唇亡齒寒之感——

如果不制止皇上這番肆無忌憚的行為,如今皇上對內務府那些人動作狠厲,以後若是他們得罪或冒犯了皇上,皇上難道還會如先帝一般輕輕放過?

一時間,朝臣也不知道是為了那些包衣奴才,還是為了自己,都在朝堂上上書勸諫,希望皇上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