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不, 這位“任性”的太後娘娘並不打算就這麽放過胤禛。

-

胤禛當皇子的時候與朝臣關系並不算好,所以雖然登基,也不得不想法子安撫其他大臣, 而他選擇的就是任命胤禩、胤祥、馬齊與慶復四個人一起處理他登基前這段時間的雜事。

胤禩與馬齊一派,而胤祥與慶復則是自己人, 就算胤禩想搞事兒也搞不起來, 還能借著他們兩人向其他朝臣宣示自己的“寬容”,穩定人心。

為此, 他甚至封了胤禩與胤祥為親王, 而被康熙特殊關照的弘皙也得了個郡王。

原本形式一片大好——

畢竟這輩子胤禛的皇位來得堂堂正正, 沒有一絲可質疑的地方, 而胤禟與胤俄又臨陣倒戈,帶著一大批擁躉向胤禛表示臣服, 所以即便是胤禩,也因為這種種變故而徹底蟄伏起來,安安心心幫胤禛做事兒, 替他收攏人心,不敢有半點兒異狀。

但就在這時候,烏雅氏拒絕了“仁壽太後”的封號,似乎是擔心自己之前說的那句話被封了口,沒有太多人知道, 於是她又特意以太後身份下諭旨道——

“我自幼入宮為妃, 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 不但我不敢望, 夢中亦不思到。”【引用】

不說朝野四驚,也有不少仍有異心之人蠢蠢欲動。

最可氣的是,烏雅氏說胤禛當皇帝並非她期望的那句話就發生在康熙駕崩當天, 而她拒絕“仁壽太後”這個封號,就在胤禛登基當天,她拒絕搬去寧壽宮,同樣是在胤禛登基當天。

而她拒絕“仁壽太後”的做法,也相當讓人難堪。

因為朝臣給皇帝行禮之前,要先給太後行禮。然而烏雅氏在朝臣前來向她朝拜的時候,竟直接推辭了——

“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至於我行禮,有何關系?況先帝喪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為不安。著免行禮。”【引用】

大清的規矩就是這樣,她卻說與自己毫無關系。

事實上,胤禛若不是

為了安撫民心,還是給了所有朝臣都心知肚明的,他的生母烏雅氏一個太後尊位,這事兒與烏雅氏還真沒什麽關系。

畢竟胤禛如今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孝懿皇後的兒子,與烏雅氏可以說毫無關系。

但問題是,他已經當了烏雅氏四十多年的兒子,即便康熙生前下了一道將其記在孝懿皇後名下的聖旨,也不能磨滅他給烏雅氏當兒子的這段時間。

漢人重孝道,他若是真將烏雅氏置之不理,只怕也要受到不少攻訐。

但胤禛在這樣做的時候,絕對沒想到烏雅氏竟然會這麽做。畢竟他已經是皇帝,烏雅氏即便是太後,是胤禛生母,以後也要看他臉色過活,她在胤禛登基這天將人得罪死了,胤禛以後還能給她好果子吃?

她這番行為,完全是傷敵一百,自損一萬。

可以說,又蠢又毒!

之後胤禛給太後封號,烏雅氏同樣直接拒絕——

“梓宮大事正在舉行,淒切哀衷,何暇他及。但願予子體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諸王大臣永體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則兆民胥賴,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榮,勝於受尊號遠矣。”【引用】

這一番話說得,好似胤禛大張旗鼓地登基,是有多不孝順、多不顧及百姓一般。

聽說胤禛的臉色當時黑得都能滴出墨來,朝臣卷入這對母子之中,更是戰戰兢兢,連大口呼吸都不敢。

但因為康熙之前的那一道聖旨,朝臣倒是沒有懷疑烏雅氏這番作為是因為胤禛不孝而得罪了烏雅氏,只是在心底忍不住對康熙的先見之明誇了又誇。

果然,先帝會給陛下留下這麽一道聖旨,並非毫無緣由。

而烏雅氏在朝臣心中的形象,也因此徹底破碎。

等登基儀式結束後,又聽說這位太後不識大體,竟以性命威脅,不願從永和宮搬遷到太後居所寧壽宮,朝臣對這位太後的印象那真是……

一言難盡。

完全可以想象,胤禛當天的心情到底有多不爽。

胤禛自己也惱了,登基儀式結束後甚至都來不及見福晉,竟是直接命宗人府提前開祠堂,

將自己的名字從烏雅氏名下移走,然後記在了孝懿皇後名下。

他還當著所有人的面兒直接開口——

“生恩不及養恩大!”【引用】

又似乎覺得這句話不夠,他又當場下令:“既然烏雅氏覺得生養朕的生恩沒資格得到太後之位,更因畏怯而不願搬遷至寧壽宮,那便以貴太妃之位搬遷至壽安宮,命貴太妃佟佳氏代母後搬遷至寧壽宮吧!”

不到一天時間,烏雅氏的太後之位竟一下子變成了貴太妃,直接與佟佳氏平起平坐。佟佳氏還能在寧壽宮獨自居住,烏雅氏卻只能與一群先帝嬪妃住在狹窄的壽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