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漆器(第3/6頁)

沈聲默想要在衣服上增加一些繡品的元素,又不想用機繡,那就只能讓老奶奶們來繡。

她說這番話,是在打消那些擔心她交不起房租的粉絲的疑慮。

房租是一定能交得起的,就算不賺錢,《非常職業者》的導演不剛把錢打到了她的賬戶上了嗎?

不過沈聲默比較擔心的事,自己這麽慢的產出,會不會讓這些看完綜藝跟過來的粉絲等到心焦、耐心消失。

【黑匣子】:我終於放心了嗚嗚嗚!!之前還擔心小沈全部外包後,拿不到小沈親手制作的衣服,現在我圓滿了!

【呼啦呼啦】:一聽就很貴的樣子,但沒關系……什麽叫做為信仰充值啊(戰術後仰)

【我是劉欣欣】:我錢包準備好了,不要憐惜,真的不要憐惜,我回家之後想要找一件同款的衣服,其他的不管是設計還是款式還是顏色,都比不上節目裏的嗚嗚嗚嗚

出乎意料,觀眾們不僅沒有反感,反而更加歡欣鼓舞起來。

買到合適自己心意的衣服,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再加上沈聲默工作室不量產,那麽撞衫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光是不量產這一點,就足以讓許多人沖沖沖!

定制的感覺,就像是那件衣服,是專門為自己而生的。

更何況沈聲默的手藝,他們是見識過的。

沈聲默笑了笑:“好了,繼續下個問題……”

-

沈聲默的工作室開到第二年,把旁邊的店鋪也盤下來了。

工作室裏新入了一批人手,全是附近在家務農的女性。

因為之前來的那些老婆婆意識到了沈聲默沒有騙人,周圍一些在家務農的女性對沈聲默有了信任,也找了上來。

她們年紀的都偏大,但毫無例外,都有一雙巧手,在一匹一匹布上,修創造出巧奪天工的畫卷。她們在這個畫卷裏,是造物主,用她們的手創造出一個精美絕倫的世界。

對這個世界來說,一個人,是渺小的;但對於那匹布來說,那個創造它的個體,雖然是小小的一個人,但卻是它的造物主。

本來,沈聲默的工作室是不被她們看好的。

所有人都在觀望,只有那些不把閑暇時間當錢的老奶奶們,覺得閑著也是閑著,等死也是等死,不如試試,多少能賺到點錢,也就值了。

畢竟沒活可做,做別的活,也賺不到幾個錢,還不如跟著沈聲默,賭一賭這是不是個好老板。

試試,就試了一年。

在這一年裏,老奶奶們的心,從一開始的破釜沉舟、帶了點賭徒的心理,到最後的全心信任,到了現在,已經徹底離不開沈聲默了。

老奶奶們知道,沈聲默不能讓她們大富大貴,但能讓她們過上好日子。

在這個年紀,能憑自己的一雙手勞動,養活自己,讓老奶奶們覺得,自己不是個廢人,也不是個只能讓人贍養才能苟活的廢物。她們是有價值的,有尊嚴的。

沈聲默不僅給她們帶來了工資,還帶來了其他的東西:自己養活自己的踏實感,和那種自我價值實現的認同感。

在這裏,她們會被尊稱為“老師”。

所有客人,包括老板沈聲默,對她們都是客客氣氣的。

連沈聲默,在發現了這些老婆婆被喊作老師,會偷偷不好意思地高興後,沈聲默偶爾也會喊她們老師。

這種客氣和尊敬,比任何金錢上的饋贈,都更令人能獲得心靈上的滿足。

時日一久,老奶奶們就把沈聲默當成自己的孫女一樣疼。不管沈聲默有什麽疑問,都會解答。不管她想學什麽,老奶奶都會教。

不僅如此,她們還成為了工作室的活體招牌,到處說沈聲默好話,就沒有一個人是不誇的。

隔壁村的人知道了,便也想來。

外出務工的女性知道了,也想回家。

有手藝的、或者心靈手巧、能很快學會的,被沈聲默留了下來。

添了繡娘,增加了人手,工作室的規模也逐步增大,逐漸步入正軌,成為國內小有名氣的個人品牌。

五年後,沈聲默以老奶奶們的名義,替她們申請了非遺物質文化傳承人。

申請沒有限制,不難,但是要過審,需要經過層層篩選。

從縣到市,逐級往上,再到中央,最終還要名單公示,進入公示期。每一個步驟走下來,都花費很長的時間。

好在並沒有讓沈聲默失望,她們成功了。

終於有機會能讓她們在漫漫長河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是被時代的浪潮淹沒,被沖擊得什麽也沒剩下。

沈聲默把非遺傳承人證書裱起來,掛在工作室的墻上,把它當成榮譽的象征。

這是屬於老一代人的榮譽,現在她們的意志和手藝,由年輕的新一代來繼承。

六十那年,沈聲默完成了自己最後一幅雙面牡丹繡,然後就脫離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