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第2/7頁)

至於倭國,雖然經歷了戰亂,但倭國地盤夠大,人口也比新羅多,之前的破落貴族也沒清理幹凈,應該還能搜羅一些可戰之兵。

而且倭國還有那個神出鬼沒的神道教。

程務挺看了一眼蘇大為道:“按郡公方才所說,安東都護兵力不足,無法守住所有防線,但若以高侃為總管,征召渤海、靺鞨、契丹等各族仆從軍,那兵力不足的問題便解決了。”

除了解決兵力,還有一個好處便是。

仆從軍向來自帶幹糧。

唐軍不用準備這些人的糧草。

非常的省錢。

而且作為客軍,這些仆從作戰非常兇狠。

不兇狠不行。

都自帶幹糧了,如果不能打勝仗,搶掠一番。

這些仆從是會破產的。

誰家也沒余糧。

“正面靠仆從可以穩固防線,叛軍沒有人數優勢,就無法再推進戰線。”

程務挺手中竹枝沿著渤海劃了一下:“這時,我軍以高侃率領精銳,可直搗新羅人國都,將其攻占,這樣,新羅人的威脅便可解除。”

殿上的議論聲更大了。

武媚娘鳳眸順著程務挺的竹枝看向標示為新羅的地界。

幽幽道:“昔年蘇定方為滅百濟,出動大軍十萬,大小戰船七百余艘,糧草不計其數,後方民夫力工,至少三十余萬人,此次要滅新羅,需多少人?”

雖然沒有直接質疑,但這話,其實就是在說,朝廷對新羅依然需要大費周張。

滅國之戰,沒那麽容易。

“太後。”

蘇大為行禮道:“對付新羅,倒不用像當年百濟一樣,新羅只所以強,只因為當年他們的精銳兵馬,並沒有遭到重創。

唐軍以大船渡海,直插新羅首都。

然後便可以圍點打援,將他們的精銳打掉。

打去精銳後,新羅便不足為慮。

萬裏海疆,處處都是我軍戰場。

我們想打則打,想走則走。”

這話說得,令年輕的李弘不由熱血沸騰。

忍不住鼓掌道:“蘇郡公所言甚善。”

“稍待。”

武媚娘玉掌輕擡:“若要用此策,那遠征新羅的將領一定要熟悉水戰,而且能力出眾,誰可為之?”

蘇大為不假思索道:“昔年臣在對百濟作戰時,曾與將軍劉仁願一起攜手,深知此人之能,願舉薦劉仁願為將。”

說完又看向身旁的程務挺:“程務挺可為副。”

一聽此言,程務挺大喜,忙叉手行禮以示感激。

相比西面崛起的大食帝國。

東面那些叛軍,只能算小雜魚。

武媚娘前後思量,微微頷首:“善。”

然後目視蘇大為:“那依你之見,需要出動多少兵馬?”

“若是我領兵,萬人足矣,考慮周全的話,應當發精兵兩萬。”

“兵從何處出?”

大唐天下府兵,大半都在關中。

關中遭災那情況,如今基本是抽調不出什麽人手了。

蘇大為對此早有預料,成竹在胸道:“當年太宗為了防備高句麗,以及對遼東用兵,在此方向設了數十折沖府。

此次對遼東出兵,從這些折沖府征召,足夠應付。”

“糧草?”

“我在兵部有過計算,比起關中,江都荊揚收成還算安定,略有富余。派戰船沿江出海,沿路便可征召糧草,只須朝廷一紙調令。

人力、輜重,兵甲,沿路都可備齊。”

聽蘇大為這麽一說,武媚娘的眉眼一時柔和下來。

方才臉上籠的寒霜稍斂。

對上位者來說。

辦事是第一位的。

蘇大為不但能辦事,還懂得怎麽節省。

若按他這麽說,關中可不動一兵一卒,只用一紙調令,遣一些軍將,便能將此次遼東叛軍解決。

哪怕最挑剔的老板,也挑不出毛病。

“且慢。”

就在此時,一直沒出聲的狄仁傑忽然出列道:“敢問蘇尚書,方才所說遼東叛亂,除了新羅,還有倭國在後方支持。

新羅這裏派劉仁願出兵。

那倭國如何?”

被狄仁傑一提醒,李弘和武媚娘也反應過來。

眾人目光再一次集中在蘇大為身上。

“愛卿有何策?”

“倭國距離新羅頗近,的確不可不防,但現在要多抽調人手,也不太容易。”

蘇大為略一沉吟道:“我記得我昔年麾下婁師德是荊揚人,這兩年他應該是回荊揚了吧?”

武媚娘皺眉,在腦海中回憶婁師德此人。

李弘在一旁道:“他現為揚州司馬。”

“那就好辦了。”

蘇大為撫掌笑道:“昔年臣征倭島,靠的就是婁師德和王孝傑等將,此次再征召此二人入伍,命他們率領小隊精銳,以輕舟暗渡倭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