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第4/5頁)

今次出勤,何止是踢上鐵板,簡直是踢到了巍峨巨山。

哪個混賬報的信,讓我來查這酒肆。

回去非得把此人大卸八塊不可。

李敬業在心中咒罵著。

周圍一片寂靜肅穆。

很長時間裏,除了有人粗重的喘息,聽不到旁的聲音。

李敬業心中充滿好奇。

無數疑問自心中浮起。

大唐皇帝李弘,居然親自出宮。

除了太宗皇帝,這是極為少見的。

高宗在世時,每次出行,都排場極大。

從未有過這般“微服出行”。

而且新帝初登大寶,還未頒布“寶詔”。

此時聖人出宮,所為何事?

寶詔,就是新帝晉位的第一道詔書。

也是第一道政令。

從中往往可以窺探出許多信息。

新帝對大唐國勢的方向判斷,政策方向,人員起落,或者一些構想。

可以說,是決定大唐萬世基業的指南針。

是新朝新氣象的奠基國策。

正因為萬分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寶詔”,或“元詔”。

如今,高宗葬於乾陵。

國喪禮儀都已經完成。

大唐各州各都護府,乃至藩屬,仆從國,西域諸國,天下萬國,都等待著世界的中心,唐帝國新任天子的元詔。

在這個當口,李弘不在宮中推動此事,卻微服出宮。

實在費人思量。

李敬業心中各種念紛踏而淩亂。

沒等他想明白。

低頭的眼角余光,發現有一雙腳出現在面前。

一個冷清的聲音同時響起:“金吾衛緣何在此?”

李敬業心中一震,顫聲道:“接人投信,說此街有酒肆違國喪孝制,特來查看。”

沉默片刻,那聲音再次響起:“此是你份內之事,無罪。”

“謝……謝聖人。”

李敬業腦袋重重頓在地上。

“起身吧。”

聽得李弘聲音傳來。

李敬業和身邊金吾衛這才被許可,頭昏腦漲的從地上爬起來。

身穿著鐵甲,跪地半個時辰。

不光汗水浸透,整個腦袋都處在缺氧狀態。

這一起來,有人堅持不住,咕咚一聲倒地。

李敬業也是頭暈目眩。

好險穩住了身形,沒有當眾出醜。

他努力瞪大眼睛。

遠遠看到李弘身旁跟著嚴守鏡,一齊向酒肆走去。

酒肆門大開,有一個身材高大之人,站在門前。

將要行禮。

卻見李弘搶先一步,上去捧住對方雙手,深深鞠躬下拜。

李敬業瞳孔暴縮。

這……

咕嘟!

李敬業喉結蠕動。

腦中一片眩暈。

心中呐喊:早知是此人,我何苦來觸黴頭!

酒肆門前,蘇大為伸手拉住李弘,制止他下拜,低聲道:“陛下,大家都看著。”

李弘卻執意拜下去:“若無阿舅,焉有我之今日。”

許多事,哪怕蘇大為不說,但是做出來,自會有痕跡,自會被人知道。

李弘本身就是聰明人。

身邊又有一群智囊班底。

整個事情回顧一番,便能推出個八九不離十。

先不說高宗駕崩這種敏感話題。

如今大唐朝中大權,俱在武後手中。

武後手中之權,乃是在高宗朝後期,代高宗處理朝政,積攢下的政治聲望,與寒門力量。

在朝堂上,如今忠於武後之人,占了大多數。

受武後提拔的新晉大臣,如過江之鯽。

事後回顧,方知武後的施政,乃牢牢把握住人事任免,舉薦之權。

與世家門閥有極大的沖突。

但是大勢之下,經歷太宗、高宗二朝連番削弱。

如今世家也無力對抗武後。

至於李弘。

雖然也曾代高宗監國。

但畢竟年紀太輕,以前處理的政務,都是施政方面。

朝廷的財賦稅收,以及人事任免,俱被抓在武後手中。

隨著李弘年歲增長,太後需要交出權柄,此乃大義和朝庭法度。

武後想要改這一切,唯一機會,便是在那之前,壟斷朝政,有興廢立的威望。

而李弘,絕不允許那種情況出現。

這其中,最大的變數,乃是軍權。

昔日武後與蕭禮合作,正是沖著大唐軍制做滲透。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沒想到蘇大為在此時歸來。

李弘手中最強大的一張牌,便是大唐郡公蘇大為。

以蘇大為在軍中的威望。

只要他支持李弘。

李弘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阿舅!”

李弘再拜:“弘兒如今才看得明白,若無阿舅,恐怕我都如父皇那般……”

昔日太子,如今帝王,臉上透出一絲疲憊苦笑。

“先進去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