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京都舊事(第2/3頁)

而要將這些割裂的土地和勢力聯合起來,沒有十余年的時間,絕對辦不到。

何況大唐東倭都督府又不是擺設,只要施行縻羈之策,將最強的大名拆分肢解,這事哪怕給倭人五十年也辦不成。

蘇大為仔細翻閱手中的秘档,越看越是心驚,忍不住罵道:“朝廷封的東倭都督是豬嗎?”

“咳咳,阿彌注意身份,不要用這等粗鄙之詞。”

“罵他是豬都是便宜他了。”

蘇大為翻完整個秘档,重重一掌拍在桌上。

幸虧他還留了幾分力,不然一巴掌下去,這桌案是別想要了。

事情並不復雜。

有內和外兩個因素,單獨碰到一個,倭島不可能反。

但偏偏兩個條件都達成了。

第一個條件,朝廷任命為東倭都督府都督的人,叫趙敬朗,此人也是貞觀時期舊臣。

有過一些地方施政的經歷,算是經驗豐富的老臣。

但唯一有一個問題,趙敬朗此人年老昏聵,耳根極軟,而且還十分好女色,年齡對他似乎絲毫沒有影響。

去了倭國當了土皇帝以後,被一幫倭國仆從大將哄著,漸漸膨脹得不知東西了。

又被那二十七部大名輪流送美女,宴請,換著花樣捧著。

最後被人悄然滲透,連都督府埋下倭人暗樁都不知道。

趁著趙敬朗昏聵,每日流連酒色,甚少視事,那二十七部倭將,只安份了兩年,便開始了兼並戰爭。

對這一切,趙敬朗也不是完全不知情。

但他覺得,讓這些倭人自相殘殺,對大唐也沒壞處。

反正倭人再怎麽跳,也難當大唐兵鋒。

卻沒想,倭人經過蘇大為的調教,其組織度和軍事理念,早已與過去的倭國,有了質的飛躍。

那二十七部大將和手下的倭人兵卒,可是最早跟著蘇大為的唐軍,以唐軍仆從而自豪,一舉擊破舊倭王的軍隊,解放全倭島的虎狼之士。

對上蘇大為,他們自然是不行。

但對上一個小小的趙敬朗,卻不在話下。

若蘇大為一直在倭國鎮守,或者留下得力大將,這些倭人都不敢生出此等異心。

實在是……

朝廷派來的趙敬朗一介文臣,鼠目寸光,實在低估了這些軍漢手裏有兵又無天敵時,野心的膨脹程度。

如果只是如此,倭國這二十七部將領同,也就是繼續大名之間的兼並戰,還不至於就敢反唐。

但是另一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

那就是,倭王高市,回倭國了。

事情要說到前幾年的泰山封禪大典。

在封禪之時,各國使者酋長皆敬畏稱李治為天皇,尤其以高市態度最為謙卑。

李治不知腦子裏哪根筋抽了一下,當時一高興,居然赦免了高市之罪,並派人護送高市回倭。

這一回倭不要緊,如魚入大海,虎入山林。

高市回到倭國以後,迅速拉攏願意效忠他的倭將,並以倭王的名號,不斷拉攏和兼並。

在短短一年時間裏,便占了絕對的優勢。

高市並且效仿大唐,自稱天皇。

還召集能工巧匠,仿大唐長安制式,在倭島上修建小長安城。

直到這個時候,趙敬朗才如夢初醒。

可惜一切都晚了。

眼見事敗,高市一不做二不休,把趙敬朗砍了。

倭國雖然現在還有七八位大名是蘇大為時期留下的倭將,但高市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

重新統一倭國列島,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高市沒有膽量打出反叛大唐的旗號,名義上還是自稱效忠大唐天皇李治,並詐稱趙敬朗是病死。

但消息還是被大唐知道。

據說李治在朝堂上勃然大怒,摔了自己最心愛的一個琉璃盞。

殺大唐都督,自封天皇。

這特麽還不是反唐,還要怎麽反?

“趙敬朗簡直比豬還蠢,他死了也就死了,可惜了我們在倭島經營的大好局面。”

蘇大為還能說什麽,除了罵一聲趙敬朗是豬,還能罵誰?

總不能罵李治的帝王心術,為了防自己一手,把自己調回長安,連自己留下的後手布置也一並撤去,給了倭人自立的機會。

可惜了,本來想千年之後,世上再無倭國。

但現在看,歷史不但拐回了原點,親眼見過大唐皇帝李治封禪泰山的高市,還給自己封了個“天皇”的稱號。

真是莫大的諷刺。

“上個月的消息?一直瞞著我,怕我有過激反應?”

蘇大為拍拍秘档,長嘆道:“除了一聲嘆息,除了說聲遺憾,我還能說什麽,本來……是想留給我們後人的一份財富,如今,煮熟的鴨子飛了。”

安文生卻是臉色一變,細長的眼眸微光閃動,壓低聲音道:“阿彌,你……真的想將倭島留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