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八千裏路雲和月(第2/3頁)

阿史那道真說得簡單,但郭待封聽在耳中,卻聽出一種驚心動魄之感。

他是知兵之人,心裏默算,從薛仁貴與那批吐蕃人交戰開始,到吐蕃軍敗退,唐軍休整,到繼續追擊,追上吐蕃敗軍,前後大概五六個時辰。

就算蘇大為是一早就出發,要在六七個時辰裏,帶領騎兵往返兩百余裏,難度依然極大。

哪怕唐軍騎兵是輕騎疾進,不考慮糧草補給。

因為在這麽短的時間裏,不但長途趕路,還要吐蕃牧場打下來,還要迅速將留守牧場的俘虜轉化為唐軍的仆從。

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便是萬劫不復。

但蘇大為卻完美的做到了。

甚至趕回來時,還能趕上對吐蕃敗兵的合圍之戰。

這簡直用神乎奇技來形容。

明明是很困難的事,在蘇大為手上,怎麽好像一點也不難?

郭待封心中暗自尋思,若換自己,是絕無可能做到的。

如何那數倍於唐軍的吐谷渾人服從。

如何保證他們在作戰中不反水,不背刺唐軍。

這一切,都需要極大的心力與智力。

當然,最難的一點是蘇大為是如何確定百裏外吐蕃人的牧場的。

這種後勤重地,原本應該是一軍最核心的秘密。

蘇大為敢這麽做,自然是有充分的把握。

也說明他對情報的掌握。

想通這些,他也就明白,為何在進來時,沿路兩邊看到唐軍在大肆殺俘。

雖然只是針對吐蕃軍中的將領,但此舉,也頗為反常。

聯想到蘇大為強行擄了上萬吐蕃人的牧人,那些吐谷渾青壯。

立時明白,蘇大為此舉是立威。

“每人先喝一碗熱湯暖暖身子,其他的可以慢慢再說。”

蘇大為示意親兵盛湯分給諸將,又轉頭向安文生道:“戰果統計好了嗎?那些仆從兵的賞賜要快,不可克扣。”

“放心。”

安文生指了指自己正在寫的東西道:“十萬牛羊,分做兩份,一半分唐軍,另一半就分給那些吐谷渾人,咱們唐軍的牲口,讓他們代為管理。”

“善。”

這是安文生的主意。

把原本吐谷渾人的牧場牛羊搶掠來,變成大唐的,戰後分那些仆從軍一半。

五萬頭牛羊,分下來,一名吐谷渾牧人,能管四五頭,再幫唐軍代管另一半。

對這些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

但從心理上,這些牛羊原本是吐蕃人的,吐谷渾這些無產的牧人,一下子手裏就擁有了數頭牛羊,作戰的熱情便被激發出來了。

實際上,蘇大為強征這些人,作戰倒還在其次,讓他們替唐軍牧馬放羊,掌握移動的後勤庫,才是重點。

別看這些吐谷渾人分去了一半牛羊。

若真的戰事需要……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不至於如此。

但此舉,令蘇大為的唐軍,多了一份選擇。

也解決了沿路的糧草轉運問題。

用吐蕃人的戰法,來戰吐蕃人。

“薛仁貴呢?他怎麽還沒過來?”

“薛將軍方才在外面還在處理俘虜的事,應該快了。”

郭待封應了一聲。

他此時對蘇大為滿心敬畏。

原本因為自己父親的名頭,還有被李治殿前親自測試,拔為上等,令他心裏對蘇大為,暗中仍存著傲氣。

但此時親眼見到蘇大為的用兵,郭待封這才明白,蘇大為何以在短短數年時間內,能坐到今天的位置。

盛名之下無虛士。

他心中暗想。

呼啦~

帳簾掀開,挾著一股夜風和肅殺之氣的薛仁貴大步走了進來。

先叉手向蘇大為行禮:“見過前總管。”

“好了,進來了別拘禮,都是自家兄弟,仁貴過來坐吧,也喝口熱湯。”

蘇大為向他熱情的招呼。

薛仁貴摘下頭盔,在篝火前的空位坐下,隨手將頭盔置於身側,拍了拍膝蓋,長呼了口氣:“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

“清點完了?多少俘虜?戰損如何?”

“此戰吐蕃有戰兵一萬出頭,經過兩番大戰,死傷大概在三千五百之數,剩下的潰兵,我們抓到了四千余人,但還有兩三千人,不知逃到哪裏去了。

另外,我們自己這邊,折了兩百余人,傷了四百余人。”

大非川這一線,多山。

附近祁連山,稍遠還有巴顏喀拉山、昆侖山脈。

更別提一些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字的冰川和雪山。

潰兵要真的逃進哪個山凹裏,一時半會,還真不好找。

蘇大為點點頭:“已經不錯了,逃走的人不用去理會,沒有糧食補給,鉆進山裏……呵,能堅持兩天都是神仙。”

這邊的天氣,早晚溫差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