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千頭萬緒

“你說吐蕃為何非要吞並吐谷渾?他們難道不懼怕我們大唐的鐵騎嗎?”

提著燈籠的唐軍將領,轉頭後望。

燈籠中透出的燭火光芒,照亮了他的臉龐。

赫然是蘇慶節。

他的五官原本就十分立體,此時被燈光映照,半明半暗,更顯得鼻梁挺直,臉若刀削,唇若塗朱。

一雙帶著威棱的眸子,隱隱倒映著火光,明亮異常。

蘇大為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敵人要打我們,還用管他們為何嗎?不過若真要說起來,就是一個貪字。”

“貪?”

“這些年,天氣越來越暖和,以前只有在北地才能盛開的梅花,在長安冬月居然也能盛開,還有白鶴,你注意過沒有,城外的河邊,來了很多白鶴。”

蘇慶節皺眉道:“這和貪有何關系?”

“當然有關系了。”

蘇大為攬過他的肩膀,兩人肩並肩的向前行去,身後跟著一隊身穿皮甲,腰佩橫刀的衛兵。

“因為天氣暖和,吐蕃人的糧食增多了,也才能增加人口,有余力去侵占土地,之前的象雄古國,還有雪山以南許多小邦國,都被吐蕃人侵吞了。

人的欲望是會隨著地位不斷提高的,當他們擁有十畝地,立刻就想擁有一百頃。”

“你這說的……”

蘇慶節看了他一眼,想了想笑道:“是這個道理,我現在從軍,以前不敢想的,如今卻也想爭一爭。”

“想什麽?”

“和我阿耶一樣,封公覓侯。”

“哈哈,男兒何不帶吳勾,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蘇慶節停下腳步,燈光下一雙眼瞳放大,略帶驚異的看向蘇大為:“這詩是你作的?以前沒聽過,倒也應景。”

“呃,小時候有個道人從我家門前過,向我討水喝,我看他可憐,就給他一勺涼水,還給他一個肉湯餅,道人見我聰明,就摸了摸我的腦袋,說:小郎君,我看你骨骼精奇,我這裏有幾本書,你想學嗎?”

蘇慶節聽得入神:“難道他傳你一身本事?”

“咳,差不多吧,跟著他學過幾本歪書,幼時也不懂是什麽。”蘇大為打了個哈哈想混過去。

嘴瓢了,一不小心,就把中唐詩鬼李賀的詩給剽了。

這不好。

年輕人,還是要講武德的。

“剛才那詩……”

“什麽詩?沒有詩,咳,也是那歪嘴道人教我的,不提這個了。”

蘇大為揮揮手:“我們去檢查一下衣甲。”

大軍行進,後勤常需要十倍的人力才能跟上。

除了糧草輜重,衣甲兵器也是很大一部份。

好在現在大唐的畜牧業發達,騾馬和牛車能解決很大一部份。

就算這樣,一日行軍也走不太遠。

後世有人算過,宋朝時行軍,一天差不多是三十裏,如果極限速度,可以更快一點,但也快不了太多。

很大原因,就是受後勤拖累。

唐人要稍好一些,一天也不過四十余裏。

如果軍情緊急,拋下輜重,倍道兼行也是有的。

不過那種情況十分危險。

龍朔二年,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和薛仁貴在天山討伐九姓鐵勒,聽斥候說鐵勒輜重在某地,遂率輕騎兵,晝夜北進。

結果越過沙漠,循著仙萼河搜索,卻不見鐵勒兵。

回來的時候,因為糧盡,所率一萬四千騎,只剩八百人。

可謂慘烈。

雖然李治沒有因此而降罪鄭仁泰,甚至詔令鄭仁泰為青海道行軍大總管。

率將軍獨孤卿雲等駐守鄯州,防備吐蕃。

但鄭仁泰在龍朔三年年底,便薨於涼州官舍。

不能不說,和那次大敗,有因果關系。

蘇大為和蘇慶節兩人先檢查了各營安營情況,軍帳在廣袤的地面上,排布如棋。

每帳每營之間,都要有固定的間距。

營與營之間,還要有營寨。

大軍最外圍,四面都要挖塹溝,設下鹿角、柵欄和望樓、箭樓,明暗哨。

數萬大軍,綿延十幾裏。

巡過一遍,已經花去不少時間。

但蘇大為與蘇慶節,卻做得一絲不苟。

今時不同往日,過去在征西突厥、征遼東時,他們上面都有主帥,有大總管。

但此次從長安發兵,一直到吐蕃,相隔何止千萬裏。

這一路上,都是以蘇大為為主,蘇慶節為副。

他們要為這支軍馬負責。

一萬余人上下,人數不算太多,但加上後勤還有牲口,依然是一個極龐大的數字。

蘇大為忍不住嘆道:“還是當年在天山南追擊沙缽羅時輕松。”

“那時候輕騎追擊,沿路搶掠胡人的牛馬羊群,自然不用發愁。”

蘇慶節揚了揚燈籠:“在遼東時背靠新羅還有大總管他們安排後勤,也不用咱們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