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結案(第2/3頁)

天才蒙蒙亮,屬於大唐的文武百官,便按著程序,魚貫走入大殿。

按著禮儀,數聲唱喝。

早有傳旨太監替李治向百官問禮,同時令百官啟奏。

一切,都很正常。

大殿珠簾後,大唐皇帝李治微眯著眼睛,面色微沉。

在他手邊,武後正襟危坐,雙手交疊在腿間,與李治一起,聽著朝臣們奏事。

前幾年還不用這樣,那時武後只是替李治念奏折,幫李治一起分析和拿主意。

有時也代李治辦一些事。

但是近年來,李治的頭風越來越嚴重,發作時,難以視事。

就算是平日大朝會,他的精力也衰竭的厲害。

很難堅持聽完整個朝會議事。

所以自去歲開始,李治令武後與其一齊上朝聽奏。

坊間百姓,私下則說,大唐如今是日月並舉,二聖臨朝。

還有長安街頭一些相命的術士,搖頭晃腦引經據典,說什麽易經有言,日月麗天。

大道理百姓也不懂。

至少在麟德元年來說,大唐的百姓沒覺得頭頂上多個天後,有什麽不對。

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只是朝廷中確實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諸臣按著平常的儀規依次奏事。

終於,大理寺寺卿裴廉手持笏板出列道:“啟奏陛下,前次高陽公主之案,今日已經到了約定破案之期,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就在殿外候著,是否傳他入內?”

“傳。”

珠簾後,傳出李治略顯中氣不足的喘音。

傳令太監尖聲通傳,殿中衛士,依次將聲音傳遞。

一時間,傳蘇大為之聲,在殿內回蕩不止。

站在殿中的文武官員,下意識看向殿門。

暗蒙蒙的天色中,蘇大為一身大理寺官袍,腰上懸著金魚袋,雙手捧著一些卷宗,快步走入殿中。

“臣,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叩見陛下、武後。”

“免禮。”

珠簾後,傳出李治嘶啞的聲音:“直接奏破案結果。”

“喏。”

蘇大為應了一聲,暗自吸了口氣,揚聲道:“高陽公主之案,頗為離奇,乃是道人郭行真以巫蠱之術所為。”

“有何證據?”

“有。”

蘇大為低頭躬身,雙手捧著卷宗道:“審案過程,皆記錄在冊,證物一,高陽公主遇害前,曾向臣借過玄奘法師所著《大唐西域記》,如今,此書已經在郭行真的道觀裏找到。

其二,郭行真的弟子承認,是郭行真命他們在西市買了人偶,以做施咒之用。

其中一人更言及,曾偷取過高陽公主的頭發。

另有一佐證,乃是越王府長史崔渙的案子。

崔渙同樣死於巫咒,也是被郭行真下咒。”

“是何動機?”

珠簾後,傳來武後略顯威嚴的聲音。

一個案子,光有證物,還不算完整。

必須將動機,做案手段,證物,結果,一齊呈上,邏輯才通順,案情才算完整。

“據郭行真說,他對崔渙動手,皆因崔渙是禦史大夫,崔義玄之子。”

“崔義玄?”

武媚娘與李治驚疑的聲音響起。

同一時間,朝堂上還有許多人,發出意外低呼。

崔義玄,隋末投靠魏公李密,不得重用。

武德初年,歸順唐朝,歷任懷州司馬,冊封青丘縣公,遷隰州長史。

貞觀年間,授尚書左司郎中、韓王李元嘉府長史、婺州刺史,鎮壓陳碩真起義,支持廢王立武,授禦史大夫、蒲州刺史。

“正是。”

蘇大為不卑不亢道:“郭行真與前些年作亂的陳碩真,同出一門,乃是師兄妹的關系,崔義玄當年率兵鎮壓,擊破陳碩真,因此,郭行真與之有仇。”

這麽一說,邏輯就通了。

在場的各官員,及坐在殿上的李治、武媚娘,稍一思忖就知道,崔義玄如今在任蒲州刺史。

崔義玄有四個兒子,長子便是崔渙。

後面三個乃是崔神基、崔神慶和崔神福,如今都不在長安。

或許當時郭行真心裏在想:誰叫崔渙在長安呢,就你了。

“郭行真一為試巫咒之術的效果,二為報仇,所以選了崔渙。”

“朕,不明白……高陽公主,與郭行真又有什麽仇怨?”

殿上李治的聲音,微微喘息道:“郭行真有什麽理由去殺公主?”

“為仇。”

“他與高陽有仇?”

“沒有。”

蘇大為道:“但他與陛下有仇。”

“嗯?”

坐在珠簾後的李治身體一下子挺立起來,頭也不暈了,精神也不萎蘼了。

“他與朕有何仇?”

“陳碩真與郭行真,師承的門派,當年屬南邊蕭銑部下,皆為大唐所平定。”

“他是為了報仇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