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戰序幕

歷史上,關於高宗朝第一次征東突厥疑點甚多。

蘇大為只能從結果往前倒推出可能的真相。

那便是當時李治並沒有完全掌握唐軍,借著之前派蘇定方出征高句麗,小小的試探了一下軍方的狀態。

確定蘇定方的忠誠後,迅速派蘇定方回朝,同時開赴燕然都護府,打響了高宗朝第一次征西突厥之戰。

這一戰,表面上看,大唐是失敗了,除了打掉幾個西突厥的仆從部落,根本沒有實任何戰略級的戰果。

但實際上,自從征西軍離開長安,李治便在朝中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便是廢王立武,廢掉前皇後王氏,及過去最受寵愛的蕭淑妃,半月後便立武媚娘為皇後。

接著又是一連串的動作,將王氏與蕭氏,這分別代表著關隴貴族及山東望族的兩支門閥勢力,從朝堂上一掃而空。

同時被驅逐的還有前右仆射房玄齡。

更驚人的是,接著還賜縊死了王皇後與蕭氏。

當然,這個命令據說是出自武皇後之手。

但以當時武媚娘對李治的影響力來說,絕不可能。

必然是李治在背後授意而為。

長安朝堂中,李治敢進行如此激烈的鬥爭,一定是有著足夠的把握。

除了朝堂中新興寒門勢力的崛起,最大的原因,也是唯一的可能,便是軍事上。

此次征西軍雖然唐軍只出動五萬人,但在這五萬人裏,一定有原本屬於關隴貴族的軍方勢力。

把這些人派出來,無法插足長安之事,李治才可能動手。

一個政治動向,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樣簡單,必定有一系列的手段措施,與之相配合。

第一次遠征西突厥,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清除異己。

攘外必先安內。

將原本屬於關隴貴族和山東望族的唐軍將領,從軍中清除出去。

或戰損,或事後尋由頭撤職,又或是明升暗降。

連大總管程知節戰後都被彈劾,職務一擼到底,何況其他人。

大的方向是這麽回事,但是對於蘇大為來說,李治要清除異己他管不了,但如果征西突厥失敗,自己豈非白來一趟?

這可是征西突厥啊,若運作得好,便是滅國之功。

蘇大為志不在從軍,自然是希望為數不多的參軍履歷裏,來一筆滅西突厥的記錄。

對他來說,只有此次“假打”西突厥,變成真打,最好一戰滅掉西突厥,利益最大。

而且也可以結好蘇定方。

至於李治想讓王文度設局整程知節,那關蘇大為屁事。

程知節不想再立功,不想功高震住,對蘇大為來說,同樣是……

關我屁事。

李治總不可能憑空捏造個罪名吧?

反正老程回去就要退休的,被彈劾退,還不如來一場大功嘛。

李世民是李世民,李治是李治,高宗對付臣子,還真做不來李二那種程度。

鐵騎飛揚,驚碎了草原美夢。

視線盡頭,遠遠看到一排黑線迅速蔓延。

看旗幟,是屬於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下屬的狼頭旗。

狼騎,在突厥人的武力中僅次於獅騎,是來去如風,做戰風格無比彪悍的勁旅。

同時也是草原上的噩夢。

各族最怕的並不是阿史那賀魯身邊的獅騎,畢竟那五萬獅騎相當於西突厥可汗的“禁軍”,若非生死存亡,絕不會輕易動用。

而狼騎就不一樣了,經常奔馳在草原上,對付內外敵人。

立下赫赫戰功。

他們的功績,都是用鮮血凝成的。

一見狼頭旗,足以令草原上的牧民孩子止住夜啼。

天邊盡頭的黑線還在繼續擴張,從一條線,漸漸變成巨大的波浪,最後是數之不盡的汪洋。

騎兵如潮水,連綿不絕。

人滿一萬,無邊無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而此次突厥狼騎出動了有三萬。

不要小看三萬人,他們的戰力與之前的木昆部這種鷹騎不可同日而語。

一名狼騎,能當兩到三名鷹騎。

率領這支大軍的,正是阿史那賀魯之子,如今西突厥的小王,咥運。

他也是最有可能繼承西突厥大汗之位的人選。

“俟斤,前方不遠就是木昆部落了。”

緊挨著咥運的一名狼騎將,向咥運大聲道。

他的身體隨著馬背顛簸,但上半身卻猶如站在地上般,紋絲不動,顯然有極高明的騎射功夫。

此人原為阿史那賀魯手下狼衛的副將。

在阿史那沙畢死後,便擢升為正。

名叫栗特輪。

不過,無人知道的是,他其實是咥運的人。

對於汗位的謀劃,咥運一早便在進行。

如今狼騎基本落在他的手裏,狼衛現在也是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