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2/4頁)

但是靜好沒想到,她還是晉位了,在高興之余,她心想難不成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沒有讀心術的靜好自然不知道太皇太後得知康熙欲要將靜好晉升為貴妃的時候,確實是出言阻攔過了。

至於原因和靜好想的差不多,眼見著靜好一天天得寵,小保康又一天天長大,如果將她送上高位的話,太皇太後心想,難保她不會生出什麽野心來。

畢竟人心難測,而人性又是那麽的復雜,即便靜好如今對中宮之位,對太子之位沒有半點覬覦之心,但是以後呢?

一旦她入主中宮,那麽她所出之子皆是嫡子,即便比不上小太子這樣元後所出的嫡子,卻也有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的。

要知道一旦靜好的兒子成為太子之後,等他繼位了,那麽靜好就可以成為皇太後了。

這樣的誘惑,難道靜好能夠十年如一日地抵抗住嗎?

太皇太後連自己的親孫子都信不過,更別提靜好這樣的外人了。

但是太皇太後勸服不了康熙,而康熙對於太皇太後的反應也早就預料到了,當時他說:“皇瑪嬤,朕知道您在擔心什麽,但是給戴佳氏晉升為熙嬪,是因為她生育有功;晉封她為珍妃,是因為有她才有牛痘;而如今朕晉升她為貴妃,也是因為她撫育保康有功,這些都是她該得的,並非是因為朕偏心她。”

康熙這話說得理直氣壯,但是聽在太皇太後的耳朵裏,卻和他主動承認自己偏心靜好沒有半分區別了。

因為在靜好的幾次晉升當中,除了牛痘那件事之外,其余的每一次晉升,都源於康熙對靜好的偏心。

因為這後宮裏頭,不是每一個生育皇嗣的人都可以晉位為嬪的,也不是每一個撫育皇嗣的人都可以論功行賞的。

靜好做的每一件事,該得的每一份功勞都被康熙記在心裏,並且打算每一次都對她進行論功行賞,這就是他對她的偏心了。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是擔心他太過看重靜好的話,會對小太子造成什麽影響,但是康熙自認為自己沒有看錯人,也堅信自己不是那種色令智昏的人。

康熙從來沒有想過廢掉小太子,他盼著大清的江山能夠在他們父子的手上傳承下去。

沒有被太皇太後勸服,反倒是反過來勸住了太皇太後的這一整個過程無疑是不容易的,但是……

康熙轉頭朝著坐在他右手側方向的靜好,見她彎著眼睛沖著他笑的樣子,只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身為大清天子,雖然富有四海,尊貴無雙,但是活了這麽些年,卻少有能夠無拘無束的時候,但是他不能,卻至少能讓自己的心上人開開心心的。

所以太皇太後覺得康熙說自己沒有偏心靜好,那絕對是在撒謊,這點不止太皇太後看出來了,連賢貴妃和襄妃都看出來了。

她們兩人一個以為康熙這次大封後宮,自己說不定會像當初的孝昭皇後一樣,被康熙冊立為皇後;一個以為憑著自己這一年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好歹也會晉升為貴妃的。

結果萬萬沒想到,她們兩人都在原地踏步,勉強只得了一個封號而已。

所以和被康熙點名的嬪妃相比,她們即便想要高興,也高興不起來了。

不過康熙的話還沒有說完,等靜好她們起身謝恩之後,康熙讓她們坐下後便道:“賢貴妃休養了一段時間,也該休養好了,所以從即日起,賢貴妃便重新掌管六宮吧,至於襄妃……”

“在賢貴妃休養的時候,你把六宮的事務打理得十分妥當,朕賜你這個封號,便是希望你日後能夠輔佐賢貴妃管理宮中事務。”

賢貴妃和襄妃連忙起身謝恩,這次謝恩可比剛剛的要真誠許多了。

賢貴妃雖然沒能如願以償,但是能夠重新拿回宮權,她自然是高興的,畢竟她即便身處高位,但是並不得寵,手上又沒有什麽權勢,心裏自然是有些慌的。

而襄妃一直都知道自己只不過是代管宮權而已,早晚有一天會把手上的權力還給賢貴妃的,結果康熙如今親自開口了,即便以後只能夠和賢貴妃平分宮權,但是對於襄妃而言,這也確實是個好消息。

——

除夕夜的大封後宮,可以說給康熙二十一年的新年添了一份喜氣,本來新年靜好就該給景秀宮上下派紅包了,如今好事成雙,賞賜自然翻了個倍。

俗話說得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於是這天早上醒來,靜好都還沒有來得及說要吃什麽呢,石榴就帶著她的兩個小徒弟紅柚和小東子給她做了一桌的好吃的。

是的,石榴已經收了兩個小徒弟了,這件事還是靜好建議和促成的。

當初景秀宮還是個破落的冷宮時,只有靜好和石榴這對主仆住在這裏,原本她們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困在這一畝三分地裏了,自然沒有想那麽多以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