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4頁)

“皇帝,哀家知道你寵愛戴佳氏,但是凡事講究過猶不及。”太皇太後語重心長地對康熙道,“需知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哀家知道保成如今和戴佳氏的關系很好,正是因為他們關系好,所以你才更應該好好地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

“戴佳氏始終不是保成的親額娘。”

太皇太後也不是要挑撥離間,而是希望康熙在對待靜好的事情上面能夠冷靜一點,再冷靜一點。

如果小太子是靜好的親生兒子,那麽太皇太後自然不需要擔心這麽多了,但是偏偏誰讓他們不是有著血緣關系的親生母子呢?

聽到太皇太後的這一番話,康熙沉默了片刻,最後他道:“朕明白了。”

康熙知道太皇太後說的有道理,他也不是那種固執己見的人,“不過既然聖旨已經下了,那朕也不好朝令夕改,等日後有機會的話,朕再給戴佳氏改封號吧。”

太皇太後:“……”

她怎麽覺得她剛剛白說了?

其實太皇太後沒有白說,康熙真的把她的話給聽進去了,但是既然聖旨已下,那麽就算真的要改,也不差一時了。

再說了,如果太皇太後不說的話,康熙還真的沒有擔心過靜好和小太子之間的關系,畢竟他們的關系有時候好到康熙一個當親阿瑪的都會吃醋的地步。

——

因為康熙沒打算當一個朝令夕改的皇帝,所以靜好這個熙嬪娘娘已經成了鐵板釘釘上的事實。

要說為此而感到高興的話,後宮上下是真的沒有幾個人高興,但是要說不高興的話,那麽最不高興的人怕是另一個同樣也叫xi嬪的僖嬪了。

其實大夥兒都知道,即便是靜好還沒有懷上孩子之前,她都已經預定好了一個嬪位了,所以對於靜好能夠晉升為嬪,宮裏沒有一個人會覺得意外。

但是任誰也沒有想到,康熙給靜好的封號居然是熙?

且不說康熙的年號就帶有一個熙字,光是這個字的讀音,就足夠讓人議論紛紛了。

原因無他,因為她們後宮裏早就已經有了一個僖嬪。

雖然字不一樣,但是讀音可是一模一樣的,哪怕沒有人規定後宮嬪妃的封號不能同音不同字,但是一般來說都會盡量避免的,省得發生一些尷尬的事情。

所以當僖嬪知道靜好的封號是熙的時候,臉差點都要綠了。

這不是欺負人嗎?要是靜好叫僖嬪而她叫熙嬪的話,那麽她無話可說,但是偏偏現在她是僖嬪而靜好是熙嬪。

雖然僖這個字是個好字,寓意也好,但是到了靜好面前,她的封號就被比成渣渣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初康熙是齊刷刷地給她們幾個人一同晉升為嬪的,而僖嬪排在最後,那時候為了給自己挽尊,僖嬪沒少拿自己的封號來說事兒。

畢竟雖然同音不同字,但是也代表著萬歲爺對她的美好祝願,盼著她一生喜樂。

僖嬪一直都很喜歡自己的封號,想著這可比敬嬪、端嬪甚至是惠嬪、宜嬪她們的封號要來得好聽又有意義得多了,甚至暗戳戳地想,萬歲爺給她這樣一個封號,是不是也有別的寓意呢?

至於這個別的寓意是什麽,看她知道了靜好的封號是熙之後臉色都變了就知道了。

原來康熙寵愛一個人,是壓根不會管什麽流言蜚語,也不會躲躲閃閃的。

就像他對靜好的偏疼和寵愛是那麽的明目張膽和堂而皇之。

“早知道戴佳氏會走到今天,當初宣貴人針對她的時候,我就應該出一份力才對的。”僖嬪哪能想到昔日被宣貴人打壓到毫無還手之力的靜好現在會成為整個後宮的公敵呢?

因為僖嬪在私底下已經說過很多這樣的話了,一開始她的宮女還會跟著說幾句,但是聽到現在,她的宮女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因為該說的她都說了。

好在僖嬪只是想著自己發泄而已,並沒有注意到自己宮女的消極怠工,她嘴裏念念有詞道:“也不知道戴佳氏哪來這樣的好運氣,被只野貓這麽沖撞都還能夠平安把孩子生下來。”

而且還是一個小皇子!

這個結果簡直讓僖嬪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而被人羨慕嫉妒的靜好可沒有想那麽多亂七八糟的,沉沉地睡了一覺之後,第二天醒來的靜好氣色可比昨天要一些。

剛一醒來的時候,靜好還以為自己懷著孩子呢,動一動之後才想起來自己昨天已經卸貨了。

現在靜好的肚子空空的,當然了,胃也是空空的,簡單地洗漱過後,就趕緊讓人先把吃的送上來了。

平時靜好愛吃的那些辣的、炸的、香噴噴的食物她是想都不用想了,即便她現在不用給小阿哥喂奶,但是在坐月子的時候,她也得忌口,只能吃一些看起來就不怎麽好吃,吃起來也確實是不怎麽好吃的月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