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4頁)

畢竟誰都知道嬪妃一旦遇喜,那麽就不可能再侍寢了,而萬歲爺擁有三宮六院,總不會委屈了自己的。

……

靜好可不知道自己跟妙答應打了一個照面而已,她居然想了這麽多,雖然她現在是懷有身孕了,但是在南苑的這些天,靜好基本上是想幹嘛就幹嘛。

當然了,像一些比較危險的事情,比如說騎馬之類的即便不用底下的人勸導,靜好自己也不會主動去作死。

到了二月二這天,正是龍擡頭的日子,同樣也是康熙親耕的日子。

所謂的親耕,其實是一種古禮,具體可以追溯到漢代的漢文帝,指的是皇帝親自到田間耕種,以表示自己重視農桑,心系蒼生之意。

畢竟自古以來,歷任統治者基本上都是十分重視農業問題的,而在大清的國策更是重農抑商,所以自從順治帝開始,大清就有了天子親耕的這項儀式。

至於為什麽會選在二月二這一天呢?

原因就是因為每年的二月二都在驚蟄的前後,而所謂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這句話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時候正是北方春耕大忙的時候。

不過這件事和靜好沒有什麽關系,畢竟她只是一個小嬪妃罷了,所以到了龍擡頭的這一天,康熙就早早地帶著小太子和大阿哥他們率領文武百官去親耕了,而靜好則一覺睡到了辰正十分。

用二十四時計時法來算的話,也就是八點鐘。

“小主今兒想吃什麽?”荔枝和石榴一邊伺候靜好洗漱一邊問她。

在後世的話二月二其實不是什麽大日子,也根本沒怎麽講究,但是在大清就不一樣了,在龍擡頭的這一天,吃的東西是有講究的,把面稱作是龍須、白米飯稱作是龍子、餛飩稱作是龍眼等等的就不說了,醬肉是必吃不可的。

於是靜好就決定入鄉隨俗,洗漱好了之後就喊小陳子進來對他道:“讓禦膳房做一份龍須面,然後切一碟醬肉,記得讓廚房切薄一些,還有油條,我今兒想吃了,再蒸一籠幹蒸燒麥,要芋頭餡兒的那種,還有香煎蘿蔔糕。”

靜好一個人是肯定吃不完這些的,但是沒關系,即便剩下了她完全可以給石榴他們吃。

這倒不是靜好折辱人,要給他們吃剩下的,事實上在宮裏,主子吃剩下的東西賞給奴才的話,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是一種賞賜。

一來因為賞下去的食物大多都是幹凈的,二來因為主子的膳食標準比奴才要高得多,許多食物他們都是沒資格吃的。

小陳子記下了靜好想吃的東西之後,便去了一趟禦膳房,因為來的次數多了,小陳子和禦膳房的太監小良子就熟絡了起來。

一看到小陳子過來,便嘴甜的一口一個“陳哥哥”地喊著:“陳哥哥您坐吧?不知戴貴人今兒想吃什麽?”

小陳子當初被選中送去景秀宮給靜好守門口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這個人本分,手腳勤快外加沒有多大的野心。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當初景秀宮還只是一個冷宮的時候,小陳子不上進反倒是好事,但是如今小主得寵了,還懷上了皇嗣,那麽他們日後想要關上門過日子肯定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不上進的小陳子也得逼著自己上進了,不然的話他也保不住在景秀宮的地位,畢竟他又不像石榴那樣,曾經和小主相依為命,又有一門入得了小主的眼的本事。

再加上一個人的閱歷多了,各方面自然會有改變的,就像小陳子現在完全可以遊刃有余地對待小良子對他的討好了。

不再像第一次那樣覺得哪哪都不舒服,哪哪都不自在的,小陳子知道,他走出去就是代表小主的顏面,他要是唯唯諾諾、上不得台面的話,那就是給小主丟臉。

小陳子將靜好點的膳食都報了一遍之後,小良子就給他倒了一杯茶:“那陳哥哥您先坐著等。”

靜好要的都不是什麽難做的食物,而醬肉他們禦膳房更是早早就有所準備了,畢竟到了這一天,大大小小的主子都要吃這個嘛。

“再給戴貴人準備白粥和一些小菜吧。”小良子的師傅禦廚張福全知道靜好今天要吃油條之後,便擅自做主給她添了幾樣。

畢竟油條這種東西,好吃確實是好吃,但是因為是油炸的,所以也容易讓人覺得膩,搭配清淡的白粥自然是最好的。

果不其然,等小陳子將膳食提回去之後,靜好真的拿白粥就著香噴噴的油條來吃。

油炸過的油條整體呈誘人的金黃色,一口咬下去,又松又脆,再吃一口熬得又軟又綿的白粥,白粥的清香一下子沖淡了油條的油膩。

再夾一筷子的鹹菜或者辣蘿蔔丁,又爽口又開胃,於是靜好自己點的龍須面只吃了一筷子就放下了,香煎蘿蔔糕和芋頭餡兒的幹蒸燒麥也只是各吃了一點,用醬肉、油條和小菜搭配白粥她是吃得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