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4頁)

再加上她如今聖寵在身,又懷有皇嗣(雖然是假的但是沒有外人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去承乾宮請安,魏珠覺得這能出什麽事?

和魏珠不一樣,梁九功因為知道來龍去脈,所以自然知道不是靜好私底下勾搭了康熙,是康熙私底下勾搭了靜好。

所以要說這戴小主有沒有本事呢?那肯定是有點本事的,不然的話也不可能讓萬歲爺上心了。

但是他們覺得靜好有沒有本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覺得,所以梁九功早就讓人去打聽今早請安的情況了。

事實證明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等魏珠說完之後,梁九功借著上茶的間隙開口道:“說到今早娘娘小主們去承乾宮請安的事情,奴才倒是不小心聽了一耳朵。”

梁九功是不是真的不小心聽了一耳朵不好說,反正他這一耳朵聽得挺多的,把今天早上承乾宮裏裏外外發生的事情都給聽完了。

康熙早就知道靜好今早去承乾宮請安的時候肯定不會安生了,但是他沒想到佟佳貴妃會拿他和太皇太後來說事,想壓著靜好給她一個下馬威。

康熙雖然不知道靜好已經換了一個芯了,卻也知道她之前在景秀宮裏生了一場大病,險些要了她的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她原諒宣貴人,和她握手言和那未免太為難人了一些。

都說女子要寬容大方一些,但康熙覺得在這件事情上面她不寬容也不大方就挺好的,不過……

等梁九功把自己“不小心”聽了一大耳朵的事情都說完之後,康熙搖搖頭道:“你們戴小主也就是嘴巴厲害而已,遇到事了居然只會用這樣的笨辦法來應付。”

在康熙看來,靜好拼著自己的名聲不要,說那樣的話來反擊佟佳貴妃她們完全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她當時是把佟佳貴妃她們都頂回去了,但是同時也弄臟了自己的名聲,由此可見靜好要麽是被佟佳貴妃她們逼得沒辦法了,只能選這樣兩敗俱傷的辦法;要麽是壓根想不起來這件事,傻乎乎的只看眼前。

考慮到靜好“一孕傻三年”的事情,康熙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此一來,康熙覺得她這樣的性子他不看著哪能成?

後面的話康熙並沒有說出口,但是僅僅只是那一句話,也讓梁九功和魏珠兩人聽出了康熙對靜好的偏心眼了。

在梁九功和魏珠看來,靜好今天早上在承乾宮請安雖然遇到了刁難,也或許同樣受到了委屈,但是她也沒有讓找她麻煩的人好過。

梁九功可是聽說了宣貴人今早在承乾宮外面被靜好懟了一頓之後,離開時的臉色都非常難看,由此可見靜好根本不是跟她們打了一個平手,完全是大獲全勝哪。

結果這落到了萬歲爺的眼裏,還是戴小主受委屈了,你說這事要是讓那幫娘娘小主們知道的話,上哪兒說理去?

不過當然了,梁九功心裏邊是這麽想的,卻沒有傻到說出口,畢竟他平白無事的,幹嘛要給那幫娘娘小主們抱不平?

只是梁九功不提,不代表康熙想不起她們來,尤其是宣貴人……

“葉問行那邊有什麽進展立即回稟朕,另外再派人去調查一下宣貴人。”康熙知道靜好被打入冷宮之前,和她有恩怨摩擦的就是宣貴人。

雖然至今康熙都不清楚宣貴人和靜好兩人到底是如何結仇的,但是如果真的有人要對靜好出手的話,宣貴人肯定是其中一個。

不過當然了,就像靜好說的那樣,對方或許不是因為她而設局陷害她,有可能是因為知道了他私底下去景秀宮的事情所以才出手對付靜好,企圖斬草除根。

所以除了宣貴人之外,康熙還讓底下的人也從別的方面入手調查。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康熙萬萬沒想到事後調查出來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

毓慶宮。

得知小太子不僅要去見靜好,而且還要帶著禮物上門去見她,於嬤嬤就趕緊把他給攔下了。

“太子殿下,您怎麽把奴才以前跟您說的話給忘了啊?”於嬤嬤苦口婆心地跟小太子道,“後宮那些個女人,個個都是對您不懷好意的。”

以前小太子偷偷摸摸去景秀宮也就罷了,現在他居然還要光明正大地去見靜好,這不是相當於跟所有人表明他和靜好這個庶母關系親近嗎?

但是……

她配嗎?

於嬤嬤心想,這戴佳氏雖說是滿洲鑲黃旗,但是祖上卻是包衣佐領出身的,哪裏像他們仁孝皇後,那可是出身滿洲名門。

而他們的太子殿下可是大清有史以來第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地位尊貴,親近戴佳氏那樣的小小貴人,豈不是自甘墮落,有失身份嗎?

以前小太子確實是對於嬤嬤的話很信服的,畢竟康熙日理萬機,即便他確實花在他身上的時間確實是比其他兒子多,但是小太子很多時間都是由奴才們照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