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頁)

雖然這些答案都不能夠讓佟佳貴妃滿意,但是如果非得要從中選擇一個的話,那麽她寧可康熙是回乾清宮了。

並不知道佟佳貴妃膽大包天到竟然敢窺視帝蹤的康熙回到乾清宮之後已經快要到亥時,平時這個時候康熙也該就寢了,但是今天……

“萬歲爺?”梁九功不知道康熙在想些什麽,見他沒有吩咐,便試探性地出聲問他,“奴才伺候您沐浴更衣?”

“貴妃剛剛的話說得在理。”康熙道,“這大閘蟹屬寒性,不就著黃酒喝的話,確實容易傷身子。”

梁九功:“……???”

啊這……

萬歲爺這是想喝酒了?

還是說想改變主意去佟佳貴妃的承乾宮了?

梁九功正琢磨著康熙的意思,就聽到他問他:“前兩日朕讓你派人給景秀宮送大閘蟹,你有沒有吩咐人連同黃酒一同送過去?”

梁九功:“……!!!”

萬歲爺,不是您說送龍井和大閘蟹的嗎?

可沒說要送黃酒哪。

這可真的是天地良心啊。

梁九功能夠自幼就在康熙身邊伺候到現在依然地位穩固,自然不僅僅因為他夠忠心了,但是饒是梁公公平日裏機靈得一批,這會兒也得被康熙突如其來的話給問懵了。

“這……回萬歲爺的話,奴才只差人給戴小主送了龍井和大閘蟹。”梁九功道。

“朕要你有何用?”康熙道。

看著知道沒有給靜好送黃酒之後,便換上衣裳就提著一壇上好的花雕親自去景秀宮給靜好送去的康熙,梁九功:“……”

真的嗎?

萬歲爺真的覺得他沒有用嗎?

他不信。

要問別人要是知道了這件事的話是什麽心情不好說,但是如果問梁九功的話,梁九功表示——

別問,問就是心好累,背了黑鍋還要護送主子跟人去幽會。

當然了,作為當事人的靜好和康熙可不認同梁九功的說法,他們這不是幽會,他們是約會……咳咳,不是,是聚會而已。

“那你來得太晚了吧?”靜好道,“東西我們都吃完了,月亮我們也賞完了,你這個時候才來。”

靜好嘴上是這麽說的,但是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她情不自禁上揚的嘴角和彎起來的眼睛,由此可見康熙的到來,確實是讓她高興。

“是我來晚了。”可愛的人即便是在抱怨那也是可愛的,看到這樣的靜好,康熙壓根生不起氣來,他亮出自己手上提著的那壇花雕,“但是看在我帶上了賠禮過來的份上,能不能和我再賞一次月?”

“是什麽?”

“花雕。”

靜好聞言,看向康熙,這賠禮送得……

也太和她心有靈犀了叭?

……

靜好沒有要石榴和小陳子伺候,和康熙兩人去了一趟廚房,拿爐子給花雕加熱之後,兩人便回到了庭院。

“蟹吃多了寒涼,上次讓人給你送大閘蟹的時候忘了順便讓他們給你送黃酒了。”康熙平日裏是不會注意這些小事情的,要不是因為恰好佟佳貴妃今天晚上提了一下,他也不會想起這件事。

“這沒什麽。”靜好道,“我還沒有謝謝你讓人給我又送大閘蟹又送茶葉的呢。”

“你這不是謝過我了嗎?”康熙一邊說著,一邊晃了晃自己手裏拿著的月餅,這是靜好剛剛給他的,“不過你剛剛不是說了東西都吃完了嗎?怎麽還剩下一個月餅?”

“誰知道呢。”靜好裝糊塗道,“大概是石榴忘了還有一個吧,正好便宜你了。”

聽到靜好這話,康熙忍不住笑了一下,她這句話說的是真是假,他還不至於分辨不出來。

不過他沒有拆穿靜好,而是笑著咬了一口,卻發現這個月餅和他以往吃到的不太一樣。

月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據說當時的太師餅就是月餅的始祖,至於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則是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發展於明朝,直到清朝,這個習俗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風俗了。

而且清朝的月餅不僅在制作上,種類上,甚至是口味上都遠超其他朝代。

先說月餅上的圖案,從廣寒宮殿到八仙法物,幾乎囊括了所有和中秋相關的事物;再說外皮,既有香酥皮月餅,還有奶酥皮月餅,前者是用香油和面做成的,而後者則是用奶油和面做成的,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用豬油的。

至於口味的話,甜鹹都有,而每一樣其實康熙都已經嘗過了,但是靜好今天給他的這個月餅,一口咬下去他發現竟然和以往吃過的不一樣。

以前康熙吃過的甜口月餅裏的餡料不是用棗泥做的,就是用豆沙做的,偶爾還會有糖或者果,至於鹹口月餅的餡料則是用椒鹽和芝麻。

而現在這個月餅的外皮平平無奇,但是裏面的餡料竟然是用蓮子蓉和鹹蛋黃合二為一做成的,蓮蓉的清香中和了糖的甜膩,而金黃流油的鹹蛋黃鹹香誘人,獨特的口感更是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