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頁)

康熙其實也好奇明明自己兒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怎麽他跑去景秀宮那麽多次他這個當阿瑪的卻不知道?

等知道了太子是怎麽拿捏毓慶宮這些奴才的,康熙就明白了。

其實很簡單,太子就是拿捏住了他們怕被問罪的心理罷了。

康熙雖然少年登基,但是他並不是因為從小備受世祖爺的疼愛和期盼,所以才順理成章地從他手上接過這個皇位的。

幼年時康熙也曾有過一段不受寵的經歷,在他成為大清的天子之後,這樣的情況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那個時候開始,康熙就知道即便身邊伺候的宮女和太監都是自己的奴才,但是他們並非全部都能忠心為主的。

因為他們都是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而這毓慶宮的奴才們也一樣,第一次沒有及時稟報,是因為害怕被問罪,而第二次,第三次都沒有及時稟報,那是因為眼見著太子每次單獨跑出去最後都能夠平安回來,他們都開始心存僥幸,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自己的兒子能夠拿捏住奴才而不是反過來被奴才拿捏住,康熙當然高興了,但是毓慶宮的奴才們應該被自己兒子拿捏住而選擇知情不報,康熙能高興得起來就有鬼了。

沒錯,康熙就是這麽雙標,而且還是馳名大清的那種。

“皇阿瑪~”自己的老底都被康熙給掀了,那小太子還能怎麽辦?

只能認錯唄。

“兒臣錯了。”

看著耷拉著小腦袋,一副蔫了吧唧樣子的小太子,哪怕康熙明知道他有故意的成分在,但是老父親還是忍不住心軟了。

“朕知道你甩開那些奴才是覺得他們礙事,但是保成你要知道,如果他們不在你身邊的話,你會危險很多的。”康熙道,“之前的幾次是你運氣好,但是你不可能次次運氣都這麽好的。”

所謂聽話聽音,原本還蔫蔫的小太子一聽到康熙這番話,咻的一聲擡頭看向他:“皇阿瑪,您的意思是說只要兒臣身邊帶著奴才的話,兒臣就可以繼續去景秀宮了?”

“朕說了這麽多,你就只聽到了這個?”康熙又是好笑又是好氣,他怎麽不知道他和戴佳氏那麽投緣?

不過……

“你怎麽對景秀宮念念不忘的?”康熙實在是想不明白,如果說一開始是因為小鹿的“勾搭”,那麽後來呢?

明明小鹿現在已經成了他的寵物,怎麽他還想著要再去景秀宮?

小太子看了康熙一眼,然後小小聲地說:“因為在景秀宮,兒臣只是小鹿的小夥伴。”

要說小太子不渴望母愛是假的,別說他現在只有六歲了,即便是十六歲,二十六歲乃至更大的歲數,他也依然渴望,不過到時候渴望可能會變成他的一種遺憾。

就像康熙這樣,即便他幼年時並沒有得到過太多來自世祖爺的疼愛,但是難道他不渴望嗎?

他也一樣渴望的。

尤其是後面他又十歲喪母,因此對於康熙而言,沒能在父母膝下承歡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但是再渴望,當初康熙也沒有想過讓皇太後取代他生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因為他生母對他好,是因為他是她兒子,而皇太後關心他,是因為他是大清的皇帝。

而太子現在也一樣。

他生來就是太子,這樣一來他確實是身份尊貴,地位超凡,但是同時也讓他無法分辨親近他,對他好的人到底是出自真心的,還是別有用心的。

但是戴佳氏就不一樣了。

她被太皇太後打入了冷宮,不出意外的話余生都會在冷宮裏度過了,所以她雖然是後宮的嬪妃,但是又和後宮其他的嬪妃不一樣。

面對太子這位一國儲君的時候,她反倒更能用平常心對待。

有過同樣經歷的康熙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子這句話的意思了,換做別的事情,他或許還有別的替代方案,但是唯獨在這件事情上面,康熙找不出來。

於是靜好就發現,自從景秀宮守門口的太監換成了小陳子之後,本來每次來景秀宮都要鉆狗洞的小太子現在都能夠大搖大擺地從大門口直接進來了。

靜好:“……”

他幫她換掉馮錢其實主要目的是不想再鉆狗洞了是吧?

但是別管太子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她還是為了自己,但是靜好確實是因此而受益了,所以謝還是要好好謝謝小太子的。

要怎麽謝他呢?

靜好想了想,決定請他飲早茶。

為了鄭重其事,靜好還特意親自給小太子寫了一份請帖,不過當然了,別指望她是用毛筆寫的,畢竟不管是她還是原主,那一手字都不咋地。

不過沒法拿毛筆寫字,靜好就想到了羽毛筆。

小太子長這麽大,還是第一次收到這麽正式的請帖,當著靜好的面他沒有怎麽表現出來,但是回去之後他可是非常寶貝地把它給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