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求情

這一趟出巡, 走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大部分都用在了肅清風氣上,甚至在株州府的某個縣裏,杜玉還親自審了一樁案子, 挖出了當地的一個大毒瘤。自此,新任巡撫的威嚴總算讓全省上下都有了新的認識。

回到巡撫衙門後, 杜玉上了一個折子,將摸查到的情況以及各府官員的表現一一上奏, 那些他已經判了罪名, 定了處罰的官員名單也附在了後頭,讓朝廷知悉並將他們的名字從官冊上抹去。

不久後, 天和帝收到了這封折子, 擺在它旁邊的, 還有另一封從漳州府呈上來的密折。

天和帝先將這封折子打開, 仔細看過之後, 嘴角微微上揚。與他們料想的一樣, 現如今的南閩省估計已經成為整個大魏最安全的地方了。本地的官員裏,和京都有牽連的估計十不存一, 而他後面派遣過去的官員,也是經過明察暗訪, 確定他們沒有任何黨派關系, 才送到南閩省去的。

另外,在這封折子中,天和帝也注意到了南閩省的發展, 裏頭提到的新式教學法, 他之前在楚辭的信中也有耳聞,如今全省都開始效仿,天和帝心裏既期待又有些憂慮。

之前楚辭在國子監那邊的一番動作, 初期的效果是很不錯的,培養出來的人才去了各衙門,也比科舉出來的官員更加出色些。可後來他將楚辭派去了南閩省,後來接任國子監位置的人沒有那樣的魄力,在面對叛逆的學子和妄圖插手國子監的官員時畏首畏尾的,漸漸的,已經變得和原來形似神不似了。

不過,如今南閩省有杜玉坐鎮,那兒沒有人可以對他指手畫腳,再加上他本來就是提學司出去的,所以只需要靜觀其變即可。

放下這封折子,他又打開了另一封密折。這是溫太傅利用秘密渠道送過的,已經是第二封了。

第一封是為報平安,第二封就是談楚辭制定的一系列規矩和三個小皇子的表現了。看到他們還挺適應漳州府裏的生活,天和帝放心了不少。

因著老大被他和皇後寵過了,老二又在貴妃手中逐漸轉性,所以當後面這幾個小子出生後,天和帝規定後妃一律不得溺寵,無論做什麽,都要合乎規矩才行,平時對他們的要求,也是比較嚴厲的。

但這不代表他們吃過苦,幾人依然是錦衣玉食養大的,只是對比前頭兩位兄長來說,約束要更多一些而已。

自從他們去了這漳州府,身邊就連一個伺候筆墨的下人都沒有了,做什麽都要自己動手,想起之前在皇宮時動輒十幾個奴才前呼後擁的場景,天和帝這個老父親竟有點心酸。

密折後還附了三個孩子寫給他的信,天和帝看完之後老懷安慰,感嘆著他們的懂事。信中三人不止沒有訴苦,還反過來關心他的身體,秋兒還撿了一個海螺送過來,說是讓他也聽一聽大海的聲音,這樣就好像和他們待在一起了。

天和帝拿起隨密折送上來的那個海螺,這估計是他這輩子收到的最普通但最珍貴的禮物了。稚子之心,是多麽純潔無瑕呀!

他舉起海螺放在耳邊,閉上雙眼,感受著從裏頭傳來的“呼呼”聲,鼻間似乎也嗅到了那腥澀的海風的氣息。這一刻,他仿佛自己坐在一艘大船上,面對茫茫無盡的大海,感受著波浪起伏,耳邊是海風呼嘯,間或夾雜幾聲海鳥長嚦。

在這樣的想象中,天和帝難得地放松了自己,可門外忽起的嘈雜聲,卻讓他眉頭一皺。

“張福海,你去看看外頭因何事喧嘩。”

張福海應了一聲,匆匆往門外去,片刻後他又回來了,表情有些奇怪。

“聖上……是秦王殿下求見。”秦王就是大皇子虞稷,幾個月前剛受了封。而二皇子的封號則是趙王,從二者的封號就可以看出誰是天和帝的偏愛。

眾所周知,秦、晉、齊、楚是春秋最強國,所以封號是王爵之中最高的,象征著皇上的愛重和權力的傾斜,而魯、趙、梁、燕等,則屬次一等。

虞稷自被封了秦王之後,作風更加大膽,不止頻繁出入各種酒宴,招攬起人手來,也絲毫沒有掩飾,行事間已全把自己看做了準太子。

上次天和帝生病,他來侍奉了一天,話裏話外都透露出想為他分憂的意思,表示他現在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天和帝聽他這樣說,便讓他幫忙批復奏折,誰知第二天就出了岔子。

原因是一位官員為昨日鬧市縱馬傷人的紈絝子弟求情,希望能從輕處罰,為了動之以情,他長篇累牘地用了很多典故上去,足足寫了兩三千字。

虞稷看了前面就覺不耐煩,隨手翻了翻後面,也沒弄清原因,就批復了一個準字。

次日那官員去了大理寺,聲稱皇上手諭讓他們從輕發落,一時間就惹得禦史台的人大為不滿,紛紛上折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