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要因材施教啊(一更)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黨%小說在座都是為人師者,一定聽過這句話,那麽,可否有人能詳加解釋一下這句話。”

楚辭坐在上面,悠悠地將今天要講得話題引出來。下面坐著的師者有些已是老態龍鐘之像,有些唇上已覆有薄須,而立之年上下,放眼望去,偌大的試場裏,年輕人屈指可數。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楚辭始終太年輕了,他們對楚辭其實是不太信服的,若他此時只是一個年輕的師者而非朝廷五品大員的話,那麽這些先生一定會罵一句“豎子無知,休要裝腔作勢”,然後再拂袖而去。

楚辭看著下面沉默不語的眾人,故意皺著眉頭問道:“怎麽,這個問題太難了,沒人能回答嗎?”

下面的人臉上隱隱有怒色顯現,所有人都知道這位楚大人是在使激將法,但還是成功被他激怒了。

“所謂傳道,即傳播道理;授業,教授課業;解惑,解疑答惑者也。我等知道楚大人乃是新科狀元,文采斐然更在眾人之上,可你也不必這般羞辱於我等。”

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站了起來,一席話擲地有聲,下面的人都對他投以贊許的目光。這番話可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

“各位夫子們誤會了,本官此言並無羞辱之意,只是想看看大家是否清楚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傳道授業解惑是師者之職,其中以傳道為重。但,本官卻發現,現在咱們的學堂私塾裏,卻是以授業解惑為重,很少履行傳道之職,是為何故?”

“大人怎知我等未履行傳道之職?需知道理盡在書中,只要將書本讀懂了,道理自然了然於胸,又何須贅言?”那年輕人又說。

“那麽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你們可聽過?若只看書便能明白事理,那是否我大魏只開設蒙學,學完三百千便可以了呢?若如此,為何朝廷還要耗費錢財,於全國上下設縣學私塾,置學田用於教書育人上呢?”

“大人,只學字當然不夠,我們在授業解惑時會幫助他們將書中的內容融會貫通,從而使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非是只看書便能做到的。在下方才所言確有有不當之處,多謝大人指出。”他雙手虛抱,給楚辭行了一禮。

楚辭眼裏帶笑,這倒是個能屈能伸的:“其實你剛剛說的,大概就是我大魏所有書院共通的育人之法。大家都是先讀再背三默寫,等學生們將內容熟記於心之時,再做講解。這種方法不適用所有人,只適用於勤學苦讀之人,若有人做不到,那科舉之路無望矣。”

“大人,可是想要進學就得這樣。古人雲,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又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見這讀書一途猶如險峰,非意志不堅之人可攀登。”

此言既出,台下無不點頭稱道者,他們都是這樣想的,而且他們的先生以前也是這樣教的,可以說這種方法是自古以來一脈相承的。

“確實如此,但你所言也並非必然。大家想一想,假設今天一只雞和一只鷹一起學飛,雞勤學苦練,廢寢忘食,鷹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你們覺得,到最後誰能學會飛行?”楚辭隨口舉了一個例子。

“這,蒼鷹天生便能翺翔於天際,遨遊於四海之中,怎可將雞與之相提並論呢?”有人提出質疑。

“那麽,假設有兩只鷹一起比,二者仍照我剛才所說的去做,那麽誰能飛得更快更好呢?”

“自然是勤學苦練,廢寢忘食者。欲成大器者,必須比旁人更能吃苦耐勞些。”這下大家無需爭論了,答案十分明顯。

“對,假設二者能力相當,才智相當,那麽自然是勤學者更勝一籌。假如二者才智有雲泥之別,那同一種方法是否適用於他們呢?就像將雞與鷹置於一處對比一樣。”

“禽獸焉能與人相比?”有人暗暗反駁了一句。

“好,既然大家覺得與禽獸相比不妥當,我們就說人吧。茂山縣縣學黃夫子之子,不知大家可有耳聞?”楚辭對黃英傑印象深刻,他那個能力真讓所有人羨慕嫉妒恨。

甘州府幾個縣四通八達,這些夫子與相鄰幾個縣也有姻親關系,雖然黃英傑名聲沒有楚辭以前那麽大,但大家還是聽說過的。這不,馬上就有人說了:“可是那能過目不忘的黃英傑?”

“正是他。大家都知道此子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之能,只要他翻過的書,不消片刻便能熟記於心。假設本官和他一起讀書,我勤學苦讀,他隨便翻翻,大家試想一下,一日之內,誰能背下《離騷》?”這篇古文不算標點共有兩千四百九十字左右,當時高中背節選都有人背哭了,何況是它的全文。

下面的夫子臉色各異,想來也是回憶起了當初背《離騷》時的艱辛。這麽長的一篇文章,給他們一天時間,他們是絕對不可能背下來的。但,人家一個是狀元郎,一個有神童之稱,約莫是沒有問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