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招聘考試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這句話就可以得知,傳道一事更在授業之前。國子監的學子們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其中更不乏皇親國戚,日後前程不可估量。但是,就像微臣之前上朝所言一般,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缺少一個引導者,而這個任務,只能由他們的班主任來做。”

“國子監的夫子們博學多才,講解文章內容,授業解惑自然不在話下,可是,他們的想法和這些年輕的孩子們是背道而馳的,長此以往下去,不是夫子氣出毛病,就是那些孩子被管束的如同遲暮老人一般。下官查了一下近年來國子監新入的夫子档案,發現在下官之前最新的夫子還是嘉佑四十年被調任國子監的。一個偌大的國子監,竟如同一汪死水。在各地書院都飛速發展的今天,那裏還秉持著幾十年前的育人方法,真令微臣一想起來就不寒而栗。”

楚辭的話聽起來總是那麽有道理。再結合近幾年來國子監學子鄉試以及會試的成績,各位大人不禁陷入沉思,事態是否已經像楚辭說得那樣嚴重了?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其他的書院之所以能進行變革,就是因為他們能影響到的範圍小,而國子監裏卻牽一發而動全身,若是一個不慎,很可能被彈劾地丟了官帽。這時候,他們就會抱著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態度來對待這件事情。

這樣的後果,直接就導致了,京都國子監的發展還不如下面的各類書院。下面的人進學氛圍濃厚,經常搞一些文會或是在本學院之中結一些學社詩社,口中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他們的臉上充滿了文人獨有的傲氣,看起來自信鮮活。

而這些,在國子監中卻一點都看不到。它就像一個被潮流社會拋棄的老人,只固執的堅守這塊金字招牌,內裏卻已經失去了同別人競爭的能力。內院學子一天到晚埋首於書本之中,外院的則懶懶散散,不思進取,要不就是模仿內院學子一樣,終日苦讀。他們的出身注定他們擁有平順的仕途,可正又是這出身,限制了他們的進取心。

縱觀現在朝堂之上位高權重的大人們,大部分都是憑著自己的能力爬上來的,沒有能力只靠家族蔭蔽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擠進大魏朝的權利中心。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一種制衡手段?

朝堂上沒人反對了,大家開始仔細了解楚辭的那份“師者招聘考試”到底是什麽東西。

……

“聽說了嗎?國子監要進行公開招聘了,凡有舉人功名者,可以先報名,不論是否入仕,只要被取中了,便可直接去吏部蓋印,擁有官身。”

“是啊,我也聽說了。我還聽說在別的衙門任職之人也可以報名參加,到時候取中了,履歷也能直接轉到國子監去。”

自從楚辭帶著國子監的幾名學子在幾條繁華街口貼了招聘榜文後,街頭巷尾就紛紛議論起來了。

有些在小型書院教書或在別人家做西席的夫子都有些動心。他們雖然擁有舉人功名,但補官卻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沒有背景,沒有銀子,他們能補到的根本不是官,而是衙門裏的刀筆吏。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選擇讓他們進退兩難,可見識過京城的繁華之後,他們還怎麽回去窮鄉僻壤,與那些目不識丁的老農一同生活?他們只能每一個季度都去吏部問一問,看有沒有合適的位子讓他們補進去,然後再找個能糊口的事做一做。

報名地點放在文興坊外的一間茶樓裏,每個報名的人,需要繳納二錢銀子的報名費,以免有些人想著過來湊個熱鬧。這二錢銀子就像一道門檻,雖不多,卻能有效阻擋那些人,也為他們日後省了許多工作。

坐鎮茶樓的除了國子監的兩位學錄之外,還有吏部的考功主事一人。兩位學錄負責記錄他們的信息,吏部的人則負責辨別舉人文書的真偽,以免有人混水摸魚。

下學之後,楚辭過來視察,先對三人的辛苦表示慰問,然後又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

吃完飯後,他順手翻了翻今日記下的人名,發現一早上就有五十余人報名了,這報名截止到明日酉時正,看來應該會有近兩百人報名。

楚辭讓他們先在這休息一下,待未時再開門做登記,自己則又登上馬車,去了一家名為大興書坊的地方。

“楚司業,您要的那批書還沒印好呢,到時候我會遣人給您送去的,您真的不必三天兩頭過來催促!”大興書坊的文管事看見楚辭就頭大。

他還記得六月初六那天傍晚,他正準備關門回家,就見這位拿著一疊書稿過來。本著上門是客的道理,文管事又將門打開,邀他進去小坐了一會,就是這一小坐的功夫,這楚司業就給他們畫了一張大餅,讓他們深深地相信,和國子監合作,是一個多麽大的商機。文管事鬼迷心竅一般,不只主動將楚辭印書的錢減了一成,還幫他在眾多待印的書裏搶了一個書號出來,並承諾在六月十五之前將書印好,再裝訂了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