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後生可畏

“為了加強國子監學子學業水平, 達到為國子監教師正名的目的, 特擬計劃如下。”

“一、目前的講學形式需整改, 以後不再以讀背抄默講的方法進行講學,而要讀講結合, 讓學生邊聽邊記。”

“二、課業布置適量, 不再布置大批量抄寫任務, 形式應多樣靈活。”

“三、目前開創的課程稀少, 日復一日做同一件事容易讓人產生厭倦,需效仿先賢, 設君子六藝,使學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

博士們捧著這幾張紙仔細端詳, 裏面涉及到了一些現代名詞, 他們不太懂, 但若結合整句看下來,似乎又明白了什麽。

楚辭坐在上首, 也不急著解釋這個, 而是讓他們先自行理解,有個消化的時間。

“楚司業, 您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這些東西?”於輝問道。

他開口之後,其他人也都把視線投注在楚辭身上, 等著聽他的解釋。這份什麽計劃書上面的條條框框也忒多了, 看上去他們要做的事情也變多了,這不由讓人心生抵觸情緒。

已經有一些博士,心裏想著等楚辭說完就要破口大罵了。他們這時已經忘記了, 上一個和楚辭不太對付的錢監丞,已經被發配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當然,楚辭也不是這麽不講道理的人,絕不會因為有人和他政見不和就暗地下黑手。他只會以理服人。

“既然大家都看完了,那麽我就來解釋一下。希望各位大人能聽我講完之後,再開口發表意見。”楚辭微笑著說道,視線在每個人身上都停了片刻。

“大人請講。”其他人附和道。

“正所謂,不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於是,這些天來,我充分了解了一下咱們國子監的講學方法。發現都是由學錄或學正先去班上領讀,將句讀方式教給學子們,再監督他們背下來。背下來之後布置大量抄寫,由助教批改,然後再進行默寫。待已滾瓜爛熟之後,由博士們講解其中含義,再布置幾道策論題給他們完成,又由助教批改,才算教完一篇,對否?”

其他人都點頭,各有分工,這有什麽不好嗎?

“倒沒什麽不好的,只是,我覺得有些屈才了。”楚辭嘆了口氣。

“大人何出此言?”

“之前我已將各位履歷全都從王典簿那裏調過來看了看,發現各位都是嘉佑年間同進士出身——”

“同進士出身怎麽了!莫不是大人狀元出身,就瞧不起咱們同進士出身的人了?”梁宏氣不打一處來,每年科舉取仕,除了前面的十個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同進士,有什麽好說的?

楚辭發現其他人臉色也有不虞,輕笑一聲,說道:“楚辭怎敢?各位乃是我的前輩,我不過僥幸得了個狀元的名頭,再不敢看不起各位的。我想說的是,各位同進士出身,真才實學不在眾人之下,難道就甘心日復一日地教人句讀,給人批改課業嗎?”

助教和學正學錄們面面相覷,不甘心又如何?國子監升遷有標準,每個位置的名額都是定死的,除非前面的人退下來,否則後面的難以升遷。

他們若有本事,早謀了出路從國子監出去了,還用待在這裏?

“各位缺少的是一個機會。你若只教學子們這些,那麽他們記住的,就是你只會教句讀或批改,而無其他長處。我們教的是未來的國之棟梁,很大一部分人未來在朝堂上的成就都會在你我之上。若你們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何愁他們不念師恩,必是要在聖上面前替各位美言幾句的。”

助教們若有所思,他們都還年輕。國子監內,學正學錄一般在三十五歲上下,這範學錄是個例外,今年已經五十三歲了,連個助教都沒混到。助教們一般都在四十多歲上下,其中關助教年紀最大,但也才五十一歲。於他們而言,政治生涯還有挺長的一段路要走,自然是不甘心政治生涯只止步於這小小的助教或博士的。就像楚司業說的一樣,他們若只教授這些東西,在學子們的眼裏他們根本一無是處。

雖然這些學子們頑劣不堪,但人家從小含著金湯匙出生,起步就比他們高了不少,若真能結下師徒情誼,那未來還真說不定。

這時候九個博士不高興了,這不是當面挖墻腳嗎?

“楚司業的意思,是想讓他們取而代之嘍?”

“非也,不是取而代之,而是為你們分擔更多。我瞧著各位博士,應也都近花甲之年了,每次輪到你們講學時,一坐就是一下午,起身時必定覺得腰背肩頸處刺痛難忍吧?若是按我上述方法施行,各位一天只需在國子監待上三盞茶的功夫,何樂而不為呢?”

博士們心中各自也有考量。大魏朝規定,大夫六十而致仕。他們之中,年歲最長的已有五十九歲,年歲最小的,也有五十六了。在這個年歲,還是一名國子監博士,他們的政治生涯,也已經能看到頭了。因為只有高層的那些官員,才會在致仕之後被皇上留任,像他們這樣的,到時間了就要去吏部停職,再到戶部領一筆養老銀就沒有後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