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要倒黴了

張文海留下一大堆東西之後就離開了,他和楚辭約好,兩天後派馬車來接楚辭去鎮上。

楚辭目送他們離開之後,就朝屋裏叫了一聲:“娘,大嫂,小遠,你們出來吧。”

她們三人從屋裏走出來一看,院子裏竟然堆了這麽多東西,頓時都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良久之後,楚母才開口:“小二啊,他送那麽多東西給咱們,是不是想讓你幹什麽啊?”

上一次院子裏堆得這麽滿還是楚辭考上秀才的時候,那時村裏每家每戶都送了東西過來慶賀。現在只一位少爺就送了她們這麽多東西,楚母心裏有些不安。

“娘,您別擔心,這不是壞事,他就是想讓我傳授點考秀才的經驗給他。我答應他,過兩天就上他家裏去。”

“這,萬一他學了還是考不上怎麽辦呢?到時候會不會怪你?”楚母多少也知道一點,這秀才可沒那麽容易考,不然她兒子考上秀才時,大家的反應不會那麽大。

其實在這一點上,楚母是誤會了。人家之所以反應大,為的是楚辭的年齡,而不是他秀才的身份。

一個普通學子想要成為秀才,要經過縣考,府考,院考這三關。科舉制度剛出來時,每次考試都需要考五場,這大大的消耗了人力物力,於是本朝太祖建國之後,言明要簡潔行事。於是縮減為每關只需考一場就行了。

只是考試雖減為一場,但難度卻相差無幾,試卷上的題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對一些心理素質不好的考生來說,時間太緊迫,題目根本做不完。待鑼響之後只能遺憾離場。

楚辭和張文海交談時了解了一下他大概的水平,發現他其實已經將考秀才試所需的那幾本書都背掉了。只不過實戰能力比較差,破題解題時的角度也不太對。楚辭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他定能有所進益。

“怪我倒不太可能,畢竟科舉一事大多都是盡人事,聽天命。我只需要盡我所能地去幫助他,其他的只能看他自己了。”楚辭毫不在意,畢竟就算孔子這樣的聖人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學生個個都成材,他一個凡夫俗子,哪能那麽嚴苛地要求自己?

楚辭見他娘和嫂子都呆在一旁不知道怎麽動手,就把東西都打開來看了看。這一看,他發現這張家人挺有意思的。

張家送的東西裏,吃的有三十斤豬肉,兩條五六斤重的魚,兩只母雞和十幾斤羊肉。除此之外,還有幾封糕點糖果蜜餞一類的,外加一壇子好酒和一包茶葉。用的東西有兩匹細棉布,幾卷彩色的棉線,一包各種型號的縫衣針,甚至還有一面大銅鏡。

總的來說,就是接地氣。

但是這裏面又有一根老參,據楚辭看,大概有五六十年了。參香濃郁,品質上乘,光是這一樣就得百兩銀子往上,還是可遇不可求的那種。

楚辭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從這送禮一事上來看,張文海他爹,就是一個聰明人。

楚辭當下就把東西分了,吃的東西全都拿給他娘,讓她收到廚房裏去,該腌的腌,該熏的熏,該掛起來的就掛起來。

用的東西則給了他大嫂,讓她幫家裏人都裁一身新衣裳。銅鏡也給了他嫂子,這東西到底還是女人更喜歡。

給之前他照了照自己,覺得不太清楚,但是比用水照更好一些,隱約能看出原主的眉眼和自己本身是有些相似的,只是更顯稚氣罷了。

沈秀娘得了銅鏡,心裏確實很激動。她這輩子也就只照過一回鏡子,還是她成親那日,她娘觍著臉從她遠房表妹家借來用的。現在她自己竟然也有了一面,比之前那個還要大上一些。

這東西若用的好,以後她生了女孩還能當陪嫁送出去呢。沈秀娘想到這裏,不自覺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楚小遠聞到那些甜甜的香味時就饞了,這會見他奶奶把東西全收了,立刻就撒嬌賣萌求投喂去了。

楚辭自己拿著那個裝著老參的木盒,把它妥善地藏在了自己的房間裏。這東西還是他來保管,以免被當成蘿蔔燉了湯喝。

這兩日,楚辭將原主之前考秀才的書全都看了一遍,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雖然他腦子裏有原主的記憶,但他還是希望能自己學進去再在腦子裏融會貫通。

考秀才一定要熟背《論語》、《孟子》、《書經》、《詩經》、《禮記》和《左傳》這幾本書。這些書字數總和也才四十幾萬字,楚辭花了大半天的功夫也就看完了。

其實他在現代也看過這些書,要知道他們系的那位老教授開起書單來是從不手軟的,而且他講課時很跳脫,講著講著就突然跳到某本書的內容上去。你要是不把他開的書單看完,很容易跟不上他的節奏。

楚辭將書重新塞回去,然後收拾了一個小包袱,明天就等著張文海他們家來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