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燕國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鄭凡對這“大燕”,無論是自心底還是在口頭上,歸屬感真的缺缺。

當年在翠柳堡當守備時,主動南下挑釁,那是瞅準了大燕將要動兵的前兆,為自己爭取政治資本,力爭當一個榜樣與典型,說白了,這是政治投機。

鐘天朗率軍深入大燕邊境過翠柳堡之下時,鄭凡還特意給他指錯路,來了一招禍水東引,死道友不死貧道。

一入盛樂城,手底下有了這個攤子後,立馬就開始進行以“造反”為目的的長遠規劃且開始逐步實施,一副被迫害妄想症的模樣。

那會兒,

這大燕和大乾、大楚、大晉,其實沒什麽區別。

他鄭凡,

也和之後的那個冉岷,也沒什麽區別。

無非是我蘇醒時,就正好在燕國地北封郡罷了。

開局在哪兒,就按照當地的模式走,反正都是要瞅準機會往上爬的,身邊又有七個魔王的幫助,在哪兒都不可能混得太差,最起碼,起步階段能很順溜。

在大燕,是從校尉到守備,拉攏落魄皇子後,走軍事崛起路線。

若是在大乾,那就更簡單,練字背詩,先炒作揚名,再科舉進階,走文騷的路線獲得第一桶金。

一邊往上爬的同時一邊盡可能地避免去三邊“鍍金”,不要和燕人提前對上;

到最後,

說不得陳仙霸大破乾國與江北之際,在江南布置好一切接收趙牧勾的不是他李尋道而是他鄭忠義。

若是在三晉之地,就早早地去投奔某一家,冒頭之後認義子,再勾搭過來人閨女成為女婿,當個封臣,閑來打打野人練練私兵,

保不齊還沒等他司徒雷弑父,他鄭徒雷就先把老丈人幹掉上位。

當然,面對靖南王與鎮北王所率的大燕精銳鐵騎壓境時,立馬先稱帝再去國號當個國主以待風雲再起。

若是在大楚,難度大一些,不過也不是不好辦,找個落魄貴族子弟,殺了代替,先把入場券拿到手,至於接下來是高舉貴族精英主義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大旗,看風向唄。

好比戲台上的戲子唱戲,

唱什麽本子就扮什麽相,

所求一樣,

看官打賞。

但至於說是從什麽時候開始,

瞎子鼓動造反時,不再那般“理所當然”,不再那般“順理成章”,而是得借助於“朝廷先迫害了咱們”“皇帝先對咱們動手”“我們要做好保護自己的準備”這些說辭理由的呢?

因為無法否認的是,

眼下這大燕國,

不僅僅是姬家的大燕,也不僅是南北二王的大燕,同時也是他鄭凡的大燕。

他的存在,已經為這個國家,開辟了一個中央王朝的雛形與時代。

回眸一看,

那些尚黑普遍著黑甲的騎士,無論是否是自己的嫡系,他們都極為興奮且忠誠地在他鄭的指令下,策馬沖鋒。

那一面在風中一直飄揚的黑色龍旗,

看久了,

也就看順眼了,

也就……懶得換了。

“大燕忠良”,本是鄭凡喜歡拿出來自嘲的一個自稱;

可偏偏,

他卻做得比大燕史上任何忠良做得都多,光論戰功與功績,曾經的南北二王,都得被他攝政王甩在身後。

我若反了,

那另當別論;

可我還沒反呢,

你就敢先蹦出來被頂禮膜拜成九五至尊,

怎麽,

真當我鄭凡是吃白飯的麽?

這是一種很樸素的觀念,也是一種這麽多年來,潛移默化的代入。

隆隆的鐵蹄,時刻在耳畔邊回響,這聲音,聽得踏實,也睡得香。

不存在什麽為了強行拉扯理由所以才硬要編造出個什麽理由的邏輯,

只是簡單的看你不爽,

結果你現在讓我更加不爽的情緒疊進。

我本就是做好將你們一網打盡滅你全門的打算來的,

如今,

我只是按照我的計劃這般地做。

茗寨內,

大夏天子,正逐漸蘇醒。

也不曉得他到底是哪一代的皇帝,畢竟,關於大夏的記載,最早的三侯那裏一直諱莫如深,大夏滅了,三侯建國,任你怎麽解釋,都帶著一種立不住跟腳的欠虛;

就是孟壽,其修史也只不過是把四大國史給編纂修訂了一輪,至於更為遙遠的大夏,他今生也難以企及。

不過,

這位大夏天子到底在史書上有什麽名號,

他與他相好的在棺中沉睡是以一種類似融合了僵屍與煉氣士的法子在修行追求傳說中的一品境界,

還是他本就是一品之境自我封印塵封到了如今等天下格局變化,順應天意再起;

大夏為何會滅亡,

三侯當年為何會坐視大夏的崩塌而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