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擡轎(第2/4頁)

……

六公山派出的欽差大臣左司徒丁亮來了。

隨行的,有好些個文官,還有一眾禁軍護衛。

打著火鳳旗幟,看樣子,倒是沒有那種國都被破倉惶逃竄小朝廷的惶惶不安之感,反而依舊呈現出一種大國禮儀風範。

丁亮一行人還沒入軍寨,就恰好看見一群燕軍士卒帶著搶掠而來的附近楚人女子回來。

隨即,

丁亮不顧燕人兵兇甲銳,立身於燕軍軍寨之前,一人擋住數百燕軍,對他們大聲呵斥,要求他們立即放開這些無辜的楚人。

義正言辭地警告燕軍,這裏,是大楚的地盤,他們,是大楚的百姓,他是大楚的司徒,大楚的皇帝還在,大楚的子民,不得受人欺淩!

燕軍騎士覺得有些好笑,但還是按照先前被吩咐的,將這些楚地女人放開了。

楚地女人們跪伏在丁亮周圍,大哭大喊,然後一起給丁亮磕頭感恩。

“亮立身於前,斥燕虜,曉之以大義,傳之以共情,雖兵戈臨於身前而不避,燕虜大慚,遂放人,私下嘆服。

燕平野伯聞之,對左右曰:亮,真乃大丈夫也。”

接下來,

丁亮一行人才進入軍寨。

燕軍軍寨之中,甲士林立,似乎就是為了故意給楚國的欽差使團帶來壓力。

丁亮面不改色,左手持節,右手持聖旨,行於帥帳之前。

“亮入燕虜之寨,燕虜勢大,然亮巋然不動,燕虜知楚地尚有血勇可自持,莫敢輕視。”

隨即,

又有一個燕軍參將上來羞辱楚國,

丁亮再將其駁斥回。

緊接著,

又有一名總兵官笑著說楚軍無用,不敢野戰;

丁亮再度駁斥了回去。

然後,又有一群民夫,在那裏哭唱著楚地民謠,他們是被抓來為燕軍軍寨做工的。

長途奔襲之下,怎麽可能帶得了民夫,好在民夫這種“生物”,除非人跡罕至的地方,否則都能輕易抓到。

丁亮隊伍裏,有一名大臣上前斥責他們為燕虜所用。

丁亮則痛斥那位大臣,自己痛哭流涕道:正是我們這些食君之祿之人未能分君之憂,這才使得百姓不得不流離失所為賊所擄啊。

那名大臣聞言,大慚。

林林總總,接下來又遇到了幾件事,丁亮又說了幾番話。

等到最後丁亮終於得以進入帥帳,

看見帥帳內獨自坐在那兒再無他人的平野伯時,

這位大楚攝政王府下的左司徒,

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來的時候,攝政王其實說過,說他這位妹婿會很懂得配合。

但丁亮真沒想到,平野伯會這般懂得套路。

今日自己入燕軍軍寨一行,等回去後,史書上,必然會留下一筆,不,是好多好多筆。

還會流傳成故事,被世人稱贊其氣節;

這更是其日後在朝堂上的立身資本,是光環,是政治正確,是每一個政治任務可遇而不可求的大機緣,他倒好,這次幹脆弄了個一串糖葫蘆,一口氣吃下去,甜得有些發膩。

也因此,

都到這裏了,

眼下帳篷內也就自己二人,

丁亮沒再拿捏什麽架子,

而是主動躬身行禮,

“見過駙馬爺。”

鄭伯爺點點頭,指了指面前下方的蒲團,道:

“坐吧。”

“謝駙馬。”

丁亮跪坐下來。

楚人跪坐時,講究個體態優雅,先行屈坐,再直起腰,挺直後背,同時雙手掀起兩鬢的長發,儀態美和軀體美兼顧。

鄭伯爺將自己身上的水囊解下來,丟了過去,

道:

“喝口水吧。”

先前在外頭,義正言辭地話說了不少,必然口幹舌燥了。

丁亮也不扭捏,拔出塞子,喝了兩大口,他是真的口渴了。

“多謝駙馬爺。”

“客氣了,都是自家人。”

先前外面的安排,都是鄭伯爺吩咐做下的。

之所以能做到這般貼心,是因為類似的故事在鄭伯爺熟悉的歷史裏真的出現過太多太多次,無非是拿來用用罷了。

但,

氣節這種東西,

講它的時候,

往往是只剩下它的時候。

作為最後一塊遮羞布,不講它,就完全沒其他東西可講了。

無非是一些虛名,再者,燕人國內對這些“故事”是不會感興趣的,楚人會聞之涕零;

所以,鄭伯爺不介意擡這個轎子。

但這轎子,也不是白擡的。

接下來,

就得看自己那位大舅哥的態度了。

“咱就開門見山吧,本伯是不想再打了,想要班師回國,但這場仗,總得對國內,對朝廷,有個交代。”

這般開門見山的談判方式,讓丁亮有些猝不及防,他這次來是帶著一個使節團的,就是為了和燕人唇槍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