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南侯風華(3)

郢都城內,已經亂作一團,但這種亂,卻帶著一種“井然有序”。

兩種相對立的形容出現在一起,看似很荒謬,但又確實是現實。

但凡國破家亡,王朝傾塌,都講究個循序漸進。

大楚,畢竟不是一個匆匆建立起來的短命王朝,不是那種兵強馬壯者為之的紛亂之世。

想當初乾國所在的那塊地方,今朝你稱帝,明日就被屬下將領砍了頭的亂象,在楚地,並沒有發生過。

雖說眼下,大楚在北方和近些年來如日中天的燕人僵持著,形勢,算不得多好,甚至,每個人心裏,都有一份沉甸甸的壓力在;

畢竟,三晉之地前車之鑒啊。

然而,所有人心中想的是,就算局面要崩,也得是一步一步來,燕人就算真打進來了,也該是一城一地慢慢地啃。

就如同大楚這數百年前不斷蠶食四周山越和小國的地盤那般。

誰能料到,

忽然一下子,

燕人的鐵騎就出現在了都城之外?

因為下至於黔首上至京內貴族,都沒有這個思想準備,所以,一刹那的慌亂之後,是本能地繼續遵從一直以來的運轉規則和邏輯。

先是京外大營,發現了敵情,馬上向城門司匯報,城門司敲響城門鼓,同時向京府衙門匯報,京府衙門再向郢都護軍司去匯報;護軍司再馬上派人入宮,向兵部匯報,兵部再向莫敖匯報,莫敖再向司馬匯報,司馬再向令尹匯報,在楚國,令尹就相當於是相國,最後,再由令尹向攝政王去匯報。

嘿,

別說,

外面燕軍鐵騎已經到了,

城內郢都的官僚體系居然還能這般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層層疊疊往上走,你都不知道是誇他們臨危不亂呢還是嘲諷他們已經腦子僵木到這種地步了。

大楚雖然也有六部,但大楚的兵部尚書並沒有太大的權柄,所謂的六部官制,更像是看著兄弟國家都這樣,那我也得有否則就顯得我落後了才搞出來的,本質上,朝廷的權力,還是被各大貴族世襲瓜分掉了。

所以,兵部尚書和司馬一起下了調令,命京城外大營迅速做好防禦準備。

郢都,

是不好守,

但現在原本郢都內能打仗的有資歷的老貴族,都在外領兵,所以,軍令是防禦,是入城防防禦。

下達命令的人,是不管郢都這座充滿浪漫氣息的大城到底能不能進行守城戰,只知道第一時間先把城外兵馬調進來才覺得安心。

然而,

軍令下達下去之後,京外大營竟然做出的是兵馬出寨,直接在城外面對著燕軍開始結陣。

這一幕,先入為主的結果之下去反推,例如昭越林,他覺得應該是下達命令的司馬認為燕軍長途奔襲必然疲憊,郢都不利於防守反而會讓自己束手束腳,所以幹脆禦敵於外。

但實際上,

是因為中樞和京外大營出現了命令上的對立。

令尹沒能見到攝政王,但攝政王的聖旨卻下達了。

言簡意賅:

郢都,乃我大楚宗廟社稷根本之所在,必當誓死守衛。

其實,在這個時候,留在郢都的真正高層人士,已經像昭越林那般,預感到了事情的不對勁。

燕軍怎麽都來到了自家都城外自家才得到消息?

不應該,

不可能啊!

但攝政王緊閉宮門不出,

令尹為首的等一眾大貴族留京的代表們又能怎麽辦?

難不成先召集自家部曲先攻打皇宮,去瞅一瞅自家攝政王到底還在不在裏面?

世上,永遠是傻子占多數,但能夠坐到萬人之上位置的,傻子,真的很稀缺。

所以,郢都能猜測出端倪的人,不少,但奈何燕人來了,就真的來了,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給他們從容布置慢慢考究緩緩追責。

當燕軍騎士的馬刀舉起,

於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懾人的光澤,

這光澤,

可以將一切覆蓋在貴族身上的雍容和華貴,

切割得面目全非!

燕軍,

進攻了!

……

楚軍,勉強算是依靠著城墻在結陣,只是這城墻靠得,有點遠。

而燕軍,因為長途奔襲至此,人困馬乏是事實。

而就算是人可以強行提起精神靠著熱血燃燒一把壓榨出自己的潛力,但戰馬,可不能。

所以,

燕軍並未選擇像以往對付步兵方陣那般,以遊獵的形式去挫其銳氣,再尋機分割,因為燕軍已經做不到這些操作了。

好在,一個疲憊,另一個,卻是倉惶;

雙方,勉強算是打平。

接下來,就是看那一波的了。

靖南王親自沖鋒在前,其身邊的騎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從正面西面和東面對前方的楚軍軍陣發動了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