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開始(第4/7頁)

反正苟莫離和瞎子都喜歡鼓搗這些,而且還樂在其中,由他們去吧。

至於小六子,

如果要選誰當下一任皇帝,

自己無疑會選小六子。

無他,

純粹看那貨順眼耳;

這時,阿程乘小船上來。

鄭伯爺問道:

“阿程,還要多久?”

“主上放心,從這條運河下去,就能直入渭河,再自渭河入荊城,都是大河,速度不會慢的,另外,範正文還命人送了不少屈氏的軍旗和一些青鸞軍的甲胄,路上,也可以裝裝樣子。

但屬下覺得,沒這個必要其實。”

“不,有這個必要。”鄭伯爺笑道,“等船開到荊城,再下楚旗上黑龍旗,這爽感,才更為強烈。”

苟莫離疑惑道:“爽到誰?”

一向喜歡追求實際只要有利磕頭跪地喊自己小狗子都覺得無所謂的野人王,顯然無法在這種矯情上發現共鳴。

鄭伯爺直言道;

“爽到我。”

……

大楚,疆域遼闊。

其實,八百多年前,持大夏天子令開邊的,不僅僅是燕侯、楚侯和晉侯三位。

之所以現在一提起就是這三位,一是因為幸存者偏差,因為當世四大國中,燕、晉、楚位列其中。

二則是因為當年這三位,是官爵最高最被寄予厚望的。

燕國自立國以來,就一直和蠻族不死不休;

晉國驅逐野人後,早早地就開始文恬武嬉。

昔日大夏腹地,起源之地,在大夏崩塌後,一度割據一度也有南北分治甚至曾在百年時間裏,歷經過六代十二國的亂象;

最終,由乾國太祖皇帝摘了桃子,建立了如今的大乾。

孟壽做著《乾史》開篇太祖皇帝本紀中就直言,太祖皇帝掠其天下。

燕人一直未曾大力南下,是因為他們是在近一甲子才震懾住了荒漠,雖有百年前初代鎮北侯大破乾國太宗皇帝的北伐,但很長時間以來,燕人的主要矛盾,依舊是來自荒漠上的蠻族。

對南邊,雖然偶有劫掠、施壓、恫嚇,卻一直未能真正騰出手來向南施為;

原本,燕人以為在隔絕荒漠威脅後,他們就可以有能力回望東方神州了,卻又陷入了門閥之治的漩渦中,使得國力分散,皇帝難以獨攬大權。

晉人在解決了野人後,安逸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地理原因,晉國攻打乾國那塊地方本就不方便,除非燕人願意借道,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後來晉國三分,對外開拓之心以及能力,自然就不足了。

至於楚國,楚國可謂是與乾國大面積的接壤,雖然偶有摩擦,甚至也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戰爭,但卻並未爆發過真正的國戰。

這並非意味著楚人喜歡和平相處,事實上,楚國的侵略性一直很強。

大夏崩塌後,東方一時間小國林立,而滅國吞土最多的,其實就是楚國。

八百年大楚,其實一直在吞並周圍的土地和小國。

楚國這種皇帝和大貴族的分封制模式,有利有弊,利處就在於,無論是皇室還是下面的大貴族,他們對擴充自己的地盤,都有著一種本能的渴望。

較為尷尬的是,吞並到北邊時,晉人修建了鎮南關,擋住了他們,吞並到西邊時,他們遇到了和燕人一樣的問題,財大氣粗的乾人,在山脈裏,修建了一座座軍寨。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一個真正嚴謹的測繪師,以一己之力做到孟壽那般著四國史書一樣丈量四國之地,但那些曾遊歷過四國的人,都發出過類似的感嘆,四大國中,論土地廣袤,當以楚為最。

但楚國的土地,不及乾國富饒,因為大澤和山林眾多的原因,常常被冠以“窮山惡水”之名;

楚國的人口,也沒有乾國的多,因為大楚至今都未曾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國內還有大量表面恭順亦或者是還在動亂中的山越部族,以及掌握著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大貴族。

不過,如果摒除掉這些先不看的話,楚國的文化,實則是無比繁榮和燦爛的,和乾國儒家大一統的格局不同,楚國可謂是真正的百家爭鳴。

……

“嗡嗡嗡,咿呀咿呀……”

“咚咚咚,哈去哈去……”

荊城外的碼頭上,

一支自南面來的遊歌班,正在賣力地表演著。

遊歌,顧名思義,遊走的歌舞團。

相傳,當年楚侯開邊時,軍隊裏就有他們的存在了,早年,他們表演的是傳承於大夏的歌舞,為士卒鼓勁;

而後,在吸納了山越文化後,融入了新的元素。

歌聲中加入了一些偏向原始的音節,舞蹈中在保留古夏舞有序嚴謹的同時,也加入了很多野性和大膽的元素。

在楚國,小一點的遊歌班,活躍於城鄉之間,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廟會小慶,都離不開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