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封個侯(第2/4頁)

當然了,哪怕不用這個“東路軍大將軍”,公孫志和宮望也早就落入鄭伯爺掌中了,這個,其實和鄭伯爺先前對金術可說的:你的功勞我記在心裏;

沒啥區別。

“你部主力,可駐紮在東山堡,你呢,就隨護本王身邊,隨本王一起去看看其他幾路的攻城沖寨戰事,也可以做個參謀。”

“是,王爺。”

鄭伯爺心裏清楚,新一輪的教學課程,又要開始了。

“再遣一你麾下得力幹將,去後方維系糧道,梳整民夫。”

如果是不懂行的人,大概會以為這是要鄭伯爺自己抽調出一部分兵力去給後勤做保障,一般而言,只有不得用的兵馬才會被做此安排。

但鄭伯爺是誰?

馬上就聽出了言外之意。

先前是靖南王親口說的,讓自己去補充兵員,隨即又說讓自己遣一路兵馬去護送民夫隊伍過來,這豈不是讓自己直接排在了整個伐楚大軍之前挑選輔兵?

數十萬大軍,那般多的各路總兵官,都得排後頭,選自己挑剩下的。

且這裏面還有一個模糊地帶,挑兵員,誰限制你能挑多少?

將自己編制挑滿了就結束?

但……

雖說鄭伯爺給自己麾下各鎮都圈定了編制,但其實上頭壓根就沒人告訴過鄭伯爺你到底是有多少編制。

理論上,是有一條線的,這條線在於朝廷每年給予你的糧草軍械數目,你想養再多,也得顧忌著家裏的存糧量不是?

但鄭伯爺的雪海關本就沒有外界想象中那麽的窮苦,穎都那邊靖南王那邊對自己的軍需也一直是大開方面之門,朝廷上還有小六子在給自己壓陣,隔壁還有雪原上的野人不時地給自己貢獻人力和物力……

所以,是鄭伯爺以前一直走精兵路線,沒想著爆兵,因為一段時間一個區域內,合適的兵員,就這般多,爆太多農民兵烏合之眾先不說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就是鄭伯爺自己和魔王們的審美,都無法滿足。

但國戰的基礎上,從後方調派到前方的,農夫不算,輔兵之流,那絕不可能是歪瓜裂棗,基本都是燕晉之地的精壯。

有些,甚至是在出發前,就如同古縣人那般,其實他們早就有過山營也就是類似民兵營組織秩序的,更有甚至,一村練武或者本就是有弟子世代從軍風氣的鄉鎮,這種兵員只要能招攬過來,交給梁程稍加打磨,馬上就能形成戰鬥力,再以原本的老兵作為基礎,讓瞎子再去加深一下思想政治教育,不用半年,戰鬥力和忠誠度也就能提上來了。

畢竟,

排除靖南王不算的話,

鄭伯爺可稱得上是當今大燕軍界最耀眼的將星之一,再加上這次的戰績,也可以將“之一”兩個字給去掉了。

平野伯,這個牌子,對於那些有志氣有本事的輔兵們,本就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這就跟後世填志願報考大學一樣,大部分考生和家長都不會也沒那個能力去具體分析哪個學校的哪個專業強,該院系教授做出了什麽研究成果發表了多少論文,他們只會在乎這個大學名字自己聽說過,臥槽,牛逼!

若是有一個鄭伯爺麾下的將領帶一路兵馬過去打著平野伯的旗號去征兵,

說實話,

那些從燕晉征調來的民夫,絕大部分的前線總兵官,能認識和知道的又有多少?但平野伯這個稱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

就算是以前再不關心軍事,總會聽到平野伯搶公主回來做老婆的事兒吧?

這就是威望,這就是人望,這就是名氣!

再誇張一點,

連續兩場苦戰,自己都打下來了,而且戰功赫赫,石遠堂的人頭掛在那兒,自己接下來在民夫那裏卡流,吃先口,甚至吃獨食,前方將領誰好意思多嘴?

就算再不滿意,也不敢放在台面上來說,畢竟軍功,擺在那兒,不服,只能憋著。

除非靖南王親自下王令斥責鄭伯爺做得太過分了,但……現在說這番話,做這個暗示的,本就是靖南王自己啊。

這一番“上下其手”,

自己不僅僅是補足原本的兵額了,他甚至敢直接讓雪海關的麾下兵馬,直接翻一倍!

原本開戰前兩萬出頭的雪海鐵騎正軍,鄭伯爺敢擴充到四萬!

如果鎮南關打下來,自己地盤可以再度擴充的話,那就五萬!

五萬大軍啊,真有五萬鐵騎在手,自己就算是真的上得了台面了,名和實,都有。

鄭伯爺的心臟,此時正“噗通”“噗通”地跳著。

老田近乎明示了,讓自己去補充實力,不,是趁機擴張實力。

宮望和公孫志兩部只是前菜,後面的菜,你自己去吃。

“你隊伍裏的工匠和一些做工熟練的民夫,得先拿出來借給其他總兵用用,畢竟,論攻城器械這塊,你這裏當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