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鎮北軍南下

任何地方,只要稍微大一點兒,都會有自己的圈子,也就是俗稱的,抱團兒。

比如城東的瞧不起城西的,城裏的瞧不起城外的,再大一點兒,就是乾國人普遍帶著一種看蠻子的心態看燕國人,自然也是瞧不起的。

北封郡毗鄰荒漠,雖說這些年因絲綢之路的興起,比以前倒是改觀多了,但銀浪郡可是燕國的“小江南”。

一是因為靠近乾國,是商業互轉中心,二還得追溯到百年前,初代鎮北侯在馬踏乾國三郡之後,進行了人口的強制遷移,這也使得銀浪郡非但沒有因為百年前的戰爭而衰敗下去,反而得到了極大的充實。

這同樣的,也使得乾國三邊三郡一直元氣大傷到現在,一則但凡重兵駐守的地方,總是那麽的不適合普通人去生存,二來則因為三邊一直處於戰爭陰影之下,所以除了軍戶的填充,乾國朝廷也沒有去刻意地對三邊進行什麽恢復和發展,這一點,和早些年的胡建很相似。

銀浪郡的人,是帶著一種屬於自己的驕傲的,所以,平日裏瞧見從北封郡那裏來的商隊或者旅人,心裏,都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總要問幾句那邊日子過得如何啊,逢年過節喜歡做點啥啊,孩子讀書能進的了私塾麽雲雲,都是為了接下來顯擺自己這邊的好日子做個鋪墊。

不過,這一次,當一群身著黑甲的騎士進入到尹城外時,銀浪郡的百姓看他們的目光,沒有絲毫的不屑以及地域歧視,反而是一種激動!

大家奔走相告,尹城內和尹城外的百姓,都直接沸騰了。

那種“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面,再沒有任何彩排的前提下,居然自發地形成了。

尹城百姓們拿出自家的存糧,拿出自家過冬的臘肉、米糕等等年貨,毫不吝嗇且無比大方地主動去軍營裏勞軍。

大姑娘小媳婦兒的暗送秋波,老少爺們兒們的奮力歡呼,讓初入銀浪郡的鎮北軍先鋒軍有些猝不及防。

這種待遇,他們是真沒想到。

而造成這種場面的主要原因,有仨;

一是因為燕國武風盛行,雖說承平了數十年,但燕人先輩骨子裏的那種攥起刀跨上馬就去跟蠻族幹的熱血猶存。

也因此,在燕國,文官地位一直沒能形成對武將的壓制,甚至一直是被反壓制,同時,燕國民間也沒有類似乾國的那種“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傳統。

二則是因為北封郡的商隊,北封郡的旅人,北封郡的移民,固然會被地域歧視一波,但鎮北軍,近百年來戍守荒漠,鎮壓蠻族,使得蠻族無法再南下一步,這種大功績大偉業,已經使得鎮北軍在民間老百姓心中化身為一種“保護神”或者“圖騰”的感覺。

三則是因為現在只要腦子不傻的,都知道現在在打仗,雖然一直只聞敲鑼打鼓還沒見真章,雖然銀浪郡也有自家的靖南軍長駐,但老百姓,對於戰爭,哪怕是骨子裏彪悍的燕國老百姓,對於戰爭,其實也是有著一股子畏懼情緒的。

鎮北軍的到來,大燕最能打的一支軍隊來了,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層最大的保障,百姓們激動歡呼雀躍,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兒了。

鄭凡是帶著阿銘來的,一般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鄭守備出門,都喜歡帶阿銘,能毫不猶豫地給你擋子彈的手下,哪個老大不喜歡?

而且還不是一次性的,回去養養下次還能繼續擋子彈,簡直不要太巴適。

同時,鄭凡還帶了三十騎隨身,當初尹城驛站內一次,然後從南望城回家又被問了一次路,鄭守備覺得,那種獨行俠的作風,還是得改改。

既然有手下,那還是帶著點兒上路吧,最起碼,能夠幫你殿個後。

“嚯,好熱鬧。”

鎮北軍的軍營外,人山人海,百姓們自發地聚集在這裏表達著自己的熱情。

好在鄭凡這次著甲出門,麾下騎士也都著甲,外加翠柳堡一大半的裝備,都是仿的鎮北軍的軍式,所以圍觀的百姓們以為是鎮北軍的哪家校尉回營,很自覺地讓開了道路。

等進營後,鄭凡回頭看了一眼跟隨自己過來的騎士們,一個個地手上拿著雞蛋米糕,還有好幾個身上還掛著綢帶子。

這是燕國女郎傳情的方式,也難怪,這些門閥兵以前可都是門閥公子哥兒,皮囊氣度上自然是不差的,受這麽多的青睞,也是正常。

鄭凡看了看空空如也的自己,再扭頭看了看阿銘,笑道:

“你怎麽沒收到綢帶子?”

阿銘無奈地翻開自己的口袋,拿出了一大團。

“……”鄭凡。

阿銘繼續慵懶地騎在馬上,一副:

我本無意裝逼奈何你非要找平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