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6/6頁)

沈黎這天睡得天昏地暗,醒來才知道已經晚上了。他有些頭暈,一摸額頭,好像還有點發燙。壞了,是這些天專注過頭,加上勞累,又正逢倒春寒,可能有些感冒了。

二話不說,就叫他娘給他熬上一碗紅姜茶,紅糖和姜都是驅寒的好物,喝完倒頭就睡下,悶出滿身的汗,第二天醒來果然好多了。

這讓沈黎稍微注意了些,要知道在古代,一個小小的感冒都可能會導致一個孩童的死亡。而且春季,本來就是病毒猖獗的時候,有些事情,得早點防範起來了。

首先就是衛生問題。剛開始穿來沈家村,他就覺得這裏臭不可聞,到處都是糞便的臭味。等他爹發財了,在村中有話語權了,才跟族長村長他們商議,每家每戶在固定的日期出來打掃衛生,糞便可以肥田,不準到處亂丟,誰家的畜牲在路邊解決生理問題,誰家負責把畜牲的糞便帶回自己的糞池裏去。

沈黎甚至設計了公共廁所,外來做生意的人也有方便的地方了,村裏專門有人做打掃廁所的事情,村中集資支付這些人的工錢。後來又有人提議,讓不做生意的人挑時間做打掃的活計,然後給工錢,也有人樂意做這樣的工作,很快沈家村就幹凈許多,來買吃食的商人也放心許多。

為何沈家村生意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幹凈啊!叫人看著就放心。

不過保持幹凈,除了需要打掃之外,還需要外物支持,比如肥皂。如今市面上沒有賣肥皂的,只有賣皂角的。皂角好用倒是好用,去汙能力還是不如肥皂。

沈黎叫莊仆給他搬一口舊鍋,拿一根長木棒,把舊鍋架在一個壘出來的簡易灶上,把適量的豬油放到鍋裏,再倒入燒堿,加水不停地攪拌,水少了加水,燒堿不夠加上燒堿,不停地熬,直到可以熬出皂液來。皂液還要進行鹽析,是為了使鍋內皂液中的雜質和汙水分離開,鹽析之後再加熱一段時間,可以停止攪拌了,再把鍋蓋蓋上,等上三到五個小時就能出鍋了。

“好在是白天做的,不然晚上還能不睡覺看著它嗎?”沈黎也沒做過肥皂,不清楚做肥皂居然需要這麽長時間。

等差不多時間,莊仆按照沈黎的指示,把上面的那層皂沫取出來,然後把皂液放到鐵箱中去,之後還要加上大量的泡花堿,邊加邊攪拌,知道混勻為止,然後等著它冷卻凝固。

這種簡易肥皂,顏色是土黃色的,不是特別好看,沈黎用刀盡量把他們切得勻稱些,沒有模具,還沒來得及做,若是以後把模具做好,興許還能做印花肥皂。

肥皂這個東西,在現代家家戶戶都會買上一兩塊用,洗衣服好洗得幹凈,而且價格很便宜。沈黎不打算把肥皂的價格定的很貴,一塊巴掌大的肥皂,只需要四文錢而已。而且很厚,可以用很長時間。

有肥皂,衣服就不用蠻錘狠狠敲打了,這樣也省衣服些。只要把肥皂的好處宣傳出去,相信會有人買的。

他做了許多像現代化妝品的小樣一樣的肥皂,讓前來買豆腐或者花椒油的客人拿一塊回家用一用,可以用來洗手,也可以洗衣服。

娘子們在這天,知道居然有肥皂這麽好用的清潔工具,都高興不已。她們中有些人的孩子就是個皮猴子,臉和手,到了晚上就變得烏漆麻黑的,洗都洗不幹凈,只有扔了才能眼不見心為凈。

這肥皂,沾了水,隨意在手上臉上抹一抹,搓出來泡泡,再用水沖洗幹凈,主婦們就收獲幹凈小孩一只。

當天買了豆腐回來的漢子,晚上都被妻子們親切問候,詢問這肥皂在哪裏買的,若是便宜,須得再賣上幾塊。都這樣溫柔小意了,男人們還能不買嗎?買!

也有不少有眼光的商人,馬不停蹄地趕往沈家村:“肥皂!有多少買多少!”

沈來秋頭疼地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這怎麽做得完呢?又得請人了!要是方子泄露,可如何是好?”

沈黎一臉無所謂:“泡花堿,他們不會做,核心的東西學不到的。”

沈來秋這才放下心來,“那我這就請人做去!”

沈家村的人口不多,如今春耕正是忙碌的時候,做肥皂這個差事就交到女人們的手裏,沈家村招工的消息不脛而走,無數貧苦人家,朝著能讓他們有活計做的沈家村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