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鈕貴妃24(第2/3頁)

皇後一人就生了三兒二女,而且她才剛過而立之年,還年輕著呢。想來要達成讓嘉慶有至少五個兒子的目標,應該不難?

既是如此,乾隆爺也就聽之任之了。當然,他是不知道嘉慶和清音不打算再繼續生的約定的。

嘉慶十年,乾隆爺以九十二歲的高齡崩逝於圓明園。

臨終之前,他把養了六年的三阿哥綿忻的小手交到了嘉慶手裏,殷切囑咐道:“永琰,這孩子有天縱之才,你一定要好好教導他、培養他,將來把大清江山交托給他!”

嘉慶含淚應下:“是,皇阿瑪。”不論來事如何,且讓皇阿瑪走得安心。

不過,事實證明乾隆爺的眼光確是極好的。

眾兄弟中,綿忻確是光芒最盛的那個存在,文武師傅無不稱贊。

論資質,若說大阿哥綿寧是庸才,若說二阿哥綿愷是人才,若說四阿哥綿愉是鬼才,那三阿哥綿忻就是個大大的天才!

嘉慶十六年,嘉慶給幾位長大成人的阿哥們封了爵位,賜了府邸出宮居住。

大阿哥綿寧被封為穆郡王,二阿哥綿愷被封為惇郡王,四阿哥綿忻年紀尚小,暫時還只是個光頭阿哥。

但是三阿哥綿忻,卻是以不滿十三歲之齡,被封為超脫眾兄弟爵位的瑞親王!

嘉慶的心思,可見一斑。

嘉慶心意既已決,他就打定主意要在他在位期間為綿忻掃除未來可能的障礙和隱患。

其中最大的危險,自是元後孝淑皇後所出的嫡長子、穆郡王綿寧了。

不過令嘉慶感到驚訝的是,綿寧好像完全沒有與綿忻相爭的意思,一副早就認命了的模樣:“皇阿瑪,皇額娘當年做過的錯事,兒臣也略有所知。您和皇瑪法仁慈,方才給了皇額娘一個去後的體面。只是兒臣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就罷了,既是知曉,豈能以元後嫡子自居,非要壓弟弟們一頭?”

“皇阿瑪,您能保全皇額娘元後的身份,兒臣已經感激不盡、心滿意足了。兒臣自知才疏學淺,資質愚鈍,勉強接過千斤重擔,是禍非福。三弟是皇瑪法親自教養過、盛贊過的大才,您選擇他,是順應天命。”

嘉慶沉吟片刻,道:“但願你真是這麽想的。”

綿寧說道:“兒臣肺腑之言,絕不敢有半句妄語。”

綿寧這個異母長兄這邊暫時沒有問題,還有綿愷這個同胞兄長這邊,搞不好也會是個巨雷。

同樣是中宮嫡子,綿愷還要年長些,按理論資格該在綿忻之上。憑什麽皇瑪法和皇阿瑪都更看重綿忻,而忽視他?

綿愷能服氣嗎?

嘉慶很是擔心。他想起了唐朝初期的那些事兒。隱太子李建成沒本事嗎?他手底下沒有有能耐的文臣武將嗎?他的悲劇,起源於他有一個比他更有本事的二弟,發酵於他的父皇搖擺不定,最終釀成了難以挽回的慘痛後果。

嘉慶實在不願讓同樣的事情在綿愷和綿忻身上發生。

一番長談之後,嘉慶敏感地意識到,綿愷心裏確有不服。

但是嘉慶態度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後,綿愷不服歸不服,到底是認清了這個事實,慢慢地接受了。

嘉慶長舒了一口氣。身為皇帝,有的時候就是得狠心,優柔寡斷是大忌。綿愷此時還只有十六歲,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想讓他往自己所想的方向生長還來得及。若等再過個五年十年,綿愷已定了性,身邊圍了一堆人,到時候就是他不願爭,只怕也不得不爭了。

“清兒,朕這麽做,是不是對綿愷不公平?”晚間,嘉慶嘆道。

清音搖了搖頭:“您是皇上,全天下的百姓都是您的子民。您要考慮您所有的孩子們,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個。這世上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皇上,您還記得當年皇阿瑪是怎麽立您為太子的嗎?”

嘉慶想起了許多許多年前的那番往事。

比起嘉慶,乾隆爺其實更喜歡成親王永瑆這個兒子,除了因為成親王生母淑嘉皇貴妃和嫡福晉富察明月,還因為成親王於詩文書畫上有極高的天賦和造詣。但是乾隆爺並沒有因為個人的喜好選擇了立成親王為太子,而是立了於治國大策上更有能力的嘉慶。

清音說道:“皇上,您是效仿了皇阿瑪。您問心無愧。”

嘉慶緩緩頷首。

清音復又提起女兒的事:“皇上,莊懿的婚事,您考慮得怎麽樣了?”

嘉慶頓時皺起了眉頭:“孩子還小呢,急啥?”

清音無語:“莊懿都快十八了,還小?綿愷都已經定了親,她這個做姐姐的還沒著落,看在外人眼裏像怎麽回事兒?”

“皇上,莊懿是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臣妾知道您最疼她、舍不得她,但是女大當嫁,您真該好好地為她挑挑了。”

嘉慶笑道:“朕在看,在看,你別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