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小本買賣

有了許老五藏的十三兩私房, 時硯的米粉店很快就開起來了,用的還是苗家之前的店面,地方不大, 裏面能擺三四張桌子,是百安縣正常的米粉店鋪大小。

按照以往來說,在夏天天氣好的時候,外面空地上還能支幾張桌子,生意也就這樣做起來了。

但時硯沒打算這樣做。

他直接讓劉二伯將外面的桌子搬走, 打掃了裏面的衛生, 換了之前苗家米粉的招牌,在第三天日頭起來老高的時候, 施施然帶著劉二伯去了店裏。

劉二伯是劉二嬸丈夫,之前在縣城趕牛車賺錢兒養家的那位, 聽說時硯這裏需要人,劉二嬸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推薦了她當家的。

劉二伯是個老實人,拿了時硯的工錢,本想下苦工好好幹,給新東家表現一番,讓東家看到他的誠意,誰知跟在時硯身後三天,每天能忙活一上午便算是辛苦了,剩下的一大半時間都閑的在家裏亂轉。

不得已,只能自己找活兒幹,否則,感覺這錢兒拿的心虛!

這天一大早也是如此。

劉二伯牛車上拉的是時硯一早便準備好的材料,遛遛噠噠往米粉鋪子走。劉二伯自認為不是個急性子, 但看時硯這做生意的態度,他早就替時硯著急上了。

急的嘴裏都起燎泡了。

看一眼跟在牛車旁邊,背著手慢吞吞還有心情賞景兒的時硯,劉二伯好幾次欲言又止後,終於沒忍住出聲,悶聲悶氣的:“東家,咱們若想好好做這生意,趕明兒還是起早點兒吧。”

這都日上三竿了,便是懶漢家裏的婆娘,在炕上都睡不住起床找食兒吃了,這會兒出來做生意,正常早起吃早點的人早吃飽喝足幹活兒去了!

這點時硯自然明白,米粉可以說是百安縣的特產,一條街上三五步之內必然能看見一家米粉鋪子,口味大同小異。

這地方的人一日三餐都能將其當主食吃,還是百吃不膩的那種。

因為會做的人多,這門生意在當地其實是非常不好做的,平日裏維持的都是一些老顧客,賣的就是一個情懷。

苗家之前靠著幾十年積攢的口碑,有不少這樣的老顧客維持鋪子的正常收支,但掌櫃的偷了方子跑了,大師傅被陶家挖走了,在外人看來,苗家的米粉生意是徹底黃了,就是陶朱公在世,他也沒法兒起死回生。

可劉二伯對時硯是非常有信心的,想想這兩日在苗家吃到的米粉,劉二伯便忍不住偷偷咽口水。

在百安縣長大的他,從沒想過米粉還可以那般好吃,好吃到夜裏做夢,都是幸福的味道。

正因為對時硯有信心,知道他的手藝有多讓人迷戀,才更加看不慣他這般浪費光陰的行為,輕輕的用趕牛的鞭子在空中打了個鞭花兒,轉頭看向悠閑走在旁邊的時硯,完全不明白這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麽。

想賺錢的話,自然不能錯過早起的大好時機,苗家的境況顯然已經很不好了,可這人卻不慌不忙,有條不紊,非要睡到自然醒才出工。

時硯沒有和劉二伯解釋,他也沒打算淩晨三四點起床,夜裏七八點收攤,搞的自個兒身心俱疲,養活全家,一身的煙火味兒,累死累活卻賺不到幾個錢兒。

他是打算用味道取勝的人。

兩人到了店門口,劉二伯將牛車上的盆盆罐罐一一搬進店裏,時硯看看天色,距離正午大約還有半個時辰左右。

從裏間搬出一個火爐,在上面架上一口鐵鍋,裏面是在家裏熬好的高湯,燒火,扔進一個早就準備好的調料包,然後跟劉二伯招呼一聲,讓對方看著點兒火候,自個兒就去後廚準備去了。

周圍指指點點,好奇鄙夷的目光,時硯是一點兒都沒放在眼裏。

洗菜,切菜,做碼子,熬湯,時硯做的有條不紊,一切準備就緒,時間很快就到了正午時分。

此時正是街上行人饑腸轆轆的時候,不管在哪裏,正午這頓飯,一定是少不了的,因此這會兒便是街上酒樓飯店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劉二伯很是緊張,嘴上不說,但圍著時硯將店裏的桌椅板凳來回擦了十幾遍,腳下一刻都不得停,看著對面店鋪人來人往,熱鬧不已的場景,心下十分著急。

瞅著淡定燒火的時硯,好幾次欲言又止。

“我的好東家哎,即使咱們東西再好,那也得吆喝兩聲不是?這年頭,滿大街都是米粉鋪子,酒香也怕巷子深哪!

瞧瞧人家隔壁龍須面,瞅瞅人家對面大酒樓,吃飯的客人就要將門檻兒踩破啦!

店門口的小二一個忙不過來,得三個人才夠招呼,掌櫃的收錢打算盤打到手抽筋呢!

再瞅瞅咱家門口,連駐足觀望一眼的人都沒有呢!”

說沒有駐足觀望的也不對,劉二伯早就發現了,陶家米粉鋪子的小二,一早上就鬼鬼祟祟的在附近轉悠,為的什麽還不清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