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不一樣(第3/4頁)

如果這時候聞家聰明,至少就該讓時硯和時臨其中一人,在安城成家。

說簡單點兒,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聯姻,使雙方利益最大化,也給雙方吃一顆定心丸。

因此才有了時硯一回來,就不停有人上門做媒,差點兒將門坎兒給踏破的一幕,可惜兄弟二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愣是不接招。

上層和聞家,又不能將他們的打算明明白白的和二人說清楚,只能僵持著。

正在僵持的間隙,時雲主動跳出來,和正兒八經的安城人劉華康定下了親事。

時雲的身份雙方心知肚明,由她來做這個聯姻人選,合情合理,誰都挑不出毛病。

這件事中,除了時雲是真心覺得:“反正最後都要找個男人嫁了,為何不讓這個行為更有意義?劉華康人不錯,嫁給他我不吃虧。”

其余人包括遠在國外的聞時薇,都覺得這個選擇很沒必要,兄妹幾個在一起時關系不見得有多好,但分開這麽多年,反倒是融洽了許多。

時雲親自給聞時薇去了電報,聞時薇的回復中,非常不樂意的表示:“在等一兩年時間,姐姐完全接管了聞家,這件事我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是聞時薇脫離聞家,獨自在m國闖蕩得到的另一項權利。

得失,有時候就是這麽神奇。

當初聞時薇在聞家不受重視,聞家完全沒有將她一個女兒家列入家族繼承人行列,甚至聞家舉家到了法國,心心念念的繼承人還是時臨。

眼看著時臨繼承家業無望,聞時薇又在m國做到了真正的手眼通天,腳踩黑白兩道後,聞家看到了她不輸時硯的能力,這才重新重視起她,轉過頭,求著她接手聞家,希望聞時薇能帶領聞家子弟走向另一層輝煌。

這時候,聞時薇手裏那些當初時硯留給她的核心東西就派上了用場,她很快對聞家的生意上手,震懾住了那些因為她是女人而對她心存偏見之人。

不管旁人說什麽,時雲是真的看開了,在她看來:“我有這麽多愛護我的親人,只要我不作死,就不會過的太差,因為我的人生有人願意為我兜底,也有能力為我兜底。”

於是時臨私底下,隱晦的和時硯抱怨:“咱們家的女人,脾氣太倔,打定主意就是九頭牛頭拉不回來,像老太太。哥你也是,別以為我不知道,時薇姐能在m國快速站穩腳跟,絕對跟你脫不開關系。”

這個時硯還真不能否認,聞時薇雖然聰慧,但到底年輕經驗不足,若是沒人指點,肯定會吃虧,之所以能順風順水好幾年,成為一匹黑馬到達如今高度,確實離不開時硯在背後支持。

甚至就連宋克禮,也是時硯在海城時就做好的打算,但凡聞時薇有勇氣邁出那一步,時硯就會通過宋家,通過宋克己,想辦法將宋克禮送到她身邊,讓兩人互相扶持。

源源不斷的金錢支持,宋克己的人脈加上時硯親自做的預測,要是還不能出人頭地,時硯只能說自己看錯人了,自認倒黴。

這些時硯不否認,但也沒必要和時臨解釋的太清楚,人和人之間,還是稍微有點距離比較好。

但有一點,時硯覺得還是要說清楚:“老太太人家現在可是大名鼎鼎的津城日報主筆編輯,尤其是時事點評欄目,辛辣不已,見解獨到,讀者遍布大江南北。

上到津城大統領,安城領導人,下到販夫走卒,三教九流,名伶戲子,哪一個不是既想被她老人家點評,以達到全國出名的地步,又怕被她辛辣的言詞說的沒臉見人,擡不起頭。

這叫新時代女性,咱們安城就有不少人是她老人家的忠實讀者,你這話在外面少說,免得被讀者堵上門,要和你當面理論清楚。”

他們說的這位老太太,就是時臨的外婆,沈明月的母親,當年因為換子事件,毅然和沈父和離,歡歡喜喜北上投奔兒子的沈母。

老太太人老心不老,在兒子身邊也沒成為一個只會買菜做飯帶孫子打掃家務,泯然眾人的平凡老太太。

重操舊業,在津城最大的報社一步步站穩腳跟後,因為沒有了夫家拖後腿,加上幾個兒子孝順又支持她的事業,徹底沒了顧忌,人到晚年,才在這條路上真正找到自己的風格。文華先生之名,可謂是響徹大江南北。

時硯的話真不是空穴來風,安城有不少人是文華先生的忠實讀者,每月托人買津城日報,就為了一睹老先生最新力作。

有時候人就是經不住念叨,才說完老太太,安城和津城之間這場蓄謀已久的戰爭徹底爆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忙著站隊,外界對此關注度極高。

老太太就在報紙上發表了關於這場戰爭的文章,稱其為“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或將是一場真正的解放戰爭。”

彼時,時硯跟隨軍隊在南方某省進行醫療救援,忙裏偷閑,看到老太太的文章,還有許多文人,社會各界人士,針對老太太文章展開的一系列討論,深覺老驥伏櫪大志晚成,說的就是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