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正文完結(第5/7頁)

信中說曲禮喇嘛也就是他二哥弘昀竟然參與了叛亂,還特地為策旺阿拉布坦提供了很多清兵的消息,讓清兵損失了很多人。

十四阿哥寫信說看在血緣的關系上,他會先隱瞞此消息的,又問胤禛怎麽處理?

這些話看起來是很正常,可是大家都是心竅十足的人,怎麽不知道寫封信背後的意思呢?

這封信看起來是通知,實際上卻是在威脅他,要不然這會這個事情應該是上奏給康熙,而不是走密信給胤禛了。

康熙接過信,面無表情道:“是老十四的筆跡。”

又問胤禛道:“你怎麽想的?到底是你的兒子。”

胤禛叩首道:“弘昀已經死了,曲禮喇嘛和兒子沒有關系,還請皇阿瑪明察。”

呵呵,威脅他?老十四是得意忘形了吧?

而且曲禮竟然投靠策旺阿拉布坦?看來是他太仁慈了。

康熙沉吟了一會,道:“這封信先放在這裏吧,朕會著人去問問老十四。”

話音剛落,外面小太監急匆匆過來了,李德全立即迎了過去,不一會拿了一封信過來,道:“主子,西藏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給您來的急件。”

按照程序驗明了的信件真偽安全之後,遞給了康熙。

康熙看完信,對胤禛招手道:“平身吧,你也過來看一看。”

胤禛恭敬起身過去看了以後,心裏的大石終於落地。

倉央嘉措在心中寫道,他們一路苦行,到了青海之後被大將軍王找到,然後他願意回到西藏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曲禮在途中逃跑,後來迷路到了策旺阿拉布坦行軍營裏,半個月後死於策旺阿拉布坦內部叛亂。

也就是說十四阿哥說話誇張並隱瞞了曲禮已經死了的真相。

再說曲禮出走京城的時候才十二歲,從沒有上過朝,進過軍營,他哪裏知道清兵的消息?

也許他是有意想借助策旺阿拉布坦向胤禛報仇,可是實力不逮,策旺阿拉布坦內部也不穩,就成了別人的刀下亡魂。

看完後,胤禛重新跪下,傷心道:“皇阿瑪,這封信不管真假,十四弟對兒臣有心結,這是真的。兒臣不願意骨肉相殘,還請皇阿瑪準許來年兒臣去他國,無論以後如何,兒臣都會對大清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他邊說邊心裏尋思著:馬上要過年了,正好過年後和老九一起走。他去羅刹國,他可以去英格蘭或者羅馬嘛。

康熙不高興道:“這件事朕會調查清楚的,你不要動不動就說要出去。這是能逃避的事情嗎?行了,你先出宮吧。”

胤禛要看康熙動了真怒,只好退下。

回到圓明園,他召集了幕僚,將這事和他們通了氣。

十三阿哥不解道:“十四弟一向聰明,不會把這麽明顯的把柄送過來吧?”

胤禛笑了,道:“老十四這是故意的,他想過明路。”

皇阿瑪眼見著年紀越來越大,他一直在外面呆著,如果有事肯定趕不回來,他怎麽能不著急?

把兄弟相殘寫在表面上,至少可以讓他皇阿瑪知道他的心思,說不定可以把正大光明匾後面的遺詔提前公布,如果是他就可以安心了。

當然他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才第一時間把信送入宮中。

實際上他們都是在逼迫他的皇阿瑪,看著吧,今天這消息傳出去,明兒一早老八就會有行動了。

福晉說得對,如果不趁著皇阿瑪精神好,金口玉言的定下儲君,等他駕崩後,手握大軍的老十四和朝中勢力強大的老八絕對會搞事。

他為什麽要把時辰浪費在這種事情上?所以既然皇阿瑪不讓他當駐外使節,那他就得給他一個說法。

五阿哥若有所思道:“這倒是一個機會。”

馬上康熙六十年了,他們天天見皇阿瑪,自然知道他的精神頭越來越不好了,眼見老態龍鐘了。

七阿哥皺眉道:“我們是不是應該提前準備一下?現在九門還在老八他們手裏呢。”

九門提督依舊是隆科多,而隆科多早就投靠了老八。

十阿哥也附和道:“是啊,四哥,九門太重要了,可不能在別人手裏。”

幕僚們也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聽到隆科多的名字,胤禛眯了眯眼睛:前兩年佟國維死後,竭盡哀榮。皇阿瑪對佟家肉眼可見的又好起來了,甚至容不得別人說一句壞話的地步,這個時候動隆科多,實在也是不智。

而且隆科多也沒有惹他了,他就暫時按耐住了心思。

如今時機成熟了。

等他們說完了,胤禛沉聲道:“那就去找隆科多的罪狀,七弟和十三弟你們準備接手九門。”

七阿哥和十三阿哥上過戰場指揮過戰役,正適合讓他們管理九門。

七阿哥和十三阿哥起身領命。

胤禛又老向五阿哥和十阿哥,道:“五弟,你和十弟注意蒙古和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