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鬧分家 上

一九七二年初秋,紅旗公社,前進大隊的人們在田地進行火熱朝天的秋收工作。

一整日漫長的勞作結束後,大隊長“下工”的命令一出,眾人急忙扔下手裏的農具,紛紛奔向自家。

此時的陸家,年滿十歲的陸柔嘉正端著一碗菜放在飯桌上,就看到家人都回來了,“爺爺,奶奶,大伯,大伯母,爸,媽,三叔,三嬸。”

依次喊過人後,又去廚房把飯和碗端出來,九歲和七歲的兩個堂妹也跟在後面幫忙。

陸家下地幹活的人早在回來的路上就已經洗了手,這時候都坐在凳子上等待開飯。

幾個在外玩耍的小孩子也已經從外面回來,安安靜靜地坐著。

人都回來了,當家人陸爺爺看向陸奶奶,朗聲道:“開飯吧。”

陸奶奶點頭,拿著勺子開始盛飯。

現在糧食少,每頓飯的量都是不夠大家吃飽的,要是自己舀自己的,後面的人基本就沒飯了,所以為了每個人都能吃到,都是直接分好飯再吃的。

飯菜並不稀罕,肉眼看去就是紅薯絲混著幾粒米飯,這是主食,菜的話,一盤是水煮豆角,另一盤是加了一個雞蛋的韭菜雞蛋,這個時候的人吃的都多,陸家的人不少,飯量也大,所以這

兩個菜都是滿滿的一大盆。

今天的菜裏能有雞蛋,這頓飯就顯得不錯了,如果不是因為現在是秋收,雞蛋是吃不到的,都是要拿來換錢的。

分飯時,對於陸奶奶給大家盛的都是紅薯絲,唯獨陸愛國的碗裏一小半都是白米飯的這一行為,眾人已經習以為常了,也從開始的十分介意到現在的無所謂。

因為陸爺爺是個不偏不倚的,時常會看不過眼,直接把米飯撥出來給幾個孩子,這樣陸愛國通常就只能吃那剩下的半碗紅薯絲,陸爺爺不準他再加。

這樣的行為讓另外兩房的人暢快不少,也讓陸奶奶不敢太過分,這次就有點過了,看來不久幾個孩子又有口福了。

分好了飯,陸家眾人收起小心思,等陸爺爺說了開飯後,立刻端起碗筷搶菜,呼啦啦地吃了起來,一時間只有碗筷碰撞和咀嚼聲。

吃完飯,陸柔嘉摸了摸肚子,七分飽,有些滿足,前幾年能有五分飽就不錯了,只勉強保證餓不死就行,看來日子已經滿滿變好了。

晚上的碗筷收拾就不用陸柔嘉來做了,因為晚上不用去上工,都是陸家三個媳婦輪流洗碗。

今天剛好輪到陸柔嘉的媽媽,陸柔嘉就帶著兩個弟弟回了房間。

陸家人多,正經能住的房子卻只有四間,陸爺爺陸奶奶一間,每個兒子一間,這是當初陸爺爺後來新建的,想著每個兒子一間房夠住了。

不過現在孫輩的孩子大了,已經很不方便了。

只這一個住的問題,就讓各房的人都暗自期盼著分家,即使陸爺爺說今年會新建幾間房間也不能打消他們心裏的念頭。

陸家是一個大家庭,陸爺爺有兩任妻子,總共有三子一女,大兒子和二兒子是原配生的,原配在生二兒子的時候難產傷了身體,沒兩年就去世了,三年後續娶了現在的妻子,女兒和小兒子是現在的妻子生的。

大兒子陸向國有三子三女,長子十七歲,二女十六歲,三兒子十四歲,四女兒九歲,五女兒七歲,六兒子四歲。

二兒子陸興國有兩子一女,大女兒十歲,二兒子八歲,三兒子五歲。

小兒子陸愛國剛結婚不久,沒有孩子。

唯一的女兒排第三,嫁到隔壁大隊的劉根家,生有一子二女。

陸柔嘉是二房長女,在年初大堂姐陸萍萍未婚先孕,被憤怒的陸爺爺和陸大伯匆忙打發出嫁後,家裏灶房上的事情就由她接手。

身為農家女,她滿六歲後就正式開始幫家裏幹活,開始是跟著去摘野菜,然後撿柴火、喂雞、掃地、做飯等等。

家裏大人基本每天都要去上工,沒有時間幹這些,早上很早就開始上工,只來得及洗下衣服,到中午回來吃個飯,歇一小會就又開始上工,到了晚上天都暗了才回來,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交給家裏大一點的孩子做的。

吃完飯,嘮叨兩句,天色就徹底暗了,節省的陸家人舍不得點燈,都回了各自的房間,準備休息。

等幾個孩子都睡著之後,陸媽陳金蘭拉著陸爸陸興國小聲地談話,“大哥那邊怎麽說?”

自從知道大房想分家之後,陳金蘭就興奮極了,果然老實人也是會生氣的。

“大哥說今年過年的時候跟爸媽提,要在有志結婚前分了家,最好連新房也能起好。”陸興國其實很理解大哥的想法,家裏只有四間房,大家都是擠著住的。小弟沒結婚的時候,家裏男孩子都是跟他一間房的,女娃就跟爸媽一間屋。

等小弟結婚,男孩子就得跟著自己爸媽住,什麽都不方便,更何況小弟娶的是知青,結婚花了一大筆錢,彩禮更是要了一百二十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