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造反(第3/4頁)

不可能立刻完成。

“如此,便謝過陛下……”

姬遠話音方落,忽聽“轟隆”一聲,火炮聲從遙遠處傳來,緊接著,密集的鼓聲也同步傳來,是宮門方向。

殿內眾人大驚失色,其中包括姬遠為代表的雲州使團。

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事。

永興帝眼裏慌張一閃而逝,強作鎮定,望向趙玄振:

“去看看是怎麽回事。”

趙玄振領命退去,他跨出金鑾殿,俯瞰殿外廣場,下方官員一片大亂,臉色惶急,宮中禁衛一部分湧向宮門,一部分奔向金鑾殿,保護陛下和諸公。

金鑾殿內,姬遠眉頭緊皺,握緊銀骨這扇,沉吟不語。

許元霜和許元槐,前者蹙眉,後者頻頻朝外張望。

殿內文武官員,皇室宗親,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直到趙玄振狂奔著返回,他拎著衣袍下擺,跑的像是一條喪家之犬,尖叫道:

“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陛下,叛軍打進來了,打進來了。”

殿內眾人臉色大變,下意識的看向姬遠,自雲州起事開始,“叛軍”這個詞就和雲州掛鉤,聽了兩個多月,驟聞叛軍二字,本能的反應是,雲州叛軍殺進京城了。

姬遠等人也愣了一下。

旋即便聽趙玄振喘了一口氣,續上話來:

“高喊著清君側……”

喧嘩聲再次於殿內掀起,永興帝猛的看向皇室宗親所在之處,接著一愣,因為他看見了炎親王。

按理說,此刻炎親王應該不在此地才對,莫非不是他?

一眾親王、郡王同樣用怪異的眼神看著炎親王。勛貴中,有幾個修為在身,不動聲色的向炎親王靠攏。

如果說,朝廷裏有誰能造反、敢造反,大概只有這位太後所出的親王了。

擒賊先擒王的道理,沒人不懂。

炎親王懵了。

“什麽叫打進來了?可有攻破宮門?”

勛貴裏,一名國公大步出列,惡狠狠的瞪著趙玄振:

“把話說清楚。”

臉色蒼白的趙玄振正要說話,殿外忽然傳來喊殺聲,兵刃碰撞聲,以及慘叫聲。

這下不用說了。

叛軍有內應,而且規模不小……殿內眾人立刻做出判斷。

把守宮門的是禁軍,守皇城的是十二衛,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在這麽短時間內連續攻下皇城和宮城,除非叛軍就是十二衛和禁軍。

什麽人竟然能策反禁軍和京城十二衛?

眾人念頭閃爍間,喊殺聲越來越近,直到有大內侍衛慘叫著摔入金鑾殿。

殿門外,人影閃動,一馬當先殺進來的,是穿著打更人差服的兩名金鑼,以及穿輕甲拎長槍的楊硯,再往後則有銀鑼銅鑼、羽林衛、禦刀衛等。

成員非常復雜,但他們手臂上都纏著一條紅綢。

他們提著帶血的刀,將殿內諸公、宗室、勛貴,團團圍住。

“楊硯?

一位郡王認出了他,又驚又怒:

“亂臣賊子,你敢行謀逆之事,不怕誅你九族嗎!”

永興帝壓下所有情緒,維持著君王的鎮定,撐案而起,看一眼炎親王,轉而望向楊硯和幾位金鑼,強作冷靜,道:

“你們的主子是誰。”

與此同時,兩位勛貴一左一右,鉗制住了炎親王。

看到楊硯和幾位金鑼現身,明眼人就知道幕後之人是誰了。

這些魏淵的黨羽,當初可是支持四皇子的。

若非魏淵死的早,許七安殺了貞德後,登基的絕對不會是太子,而是當初的四皇子。

姬遠很懂得在關鍵時刻低調,握著折扇冷眼旁觀。

“九公子,大奉朝廷內亂了。”

一位緋袍官員半喜半憂地說道。

這和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和談能讓朝廷內部亂起來,那麽成與不成,都無所謂了,甚至比談成議和效果更好。

一旦中樞亂了,大奉朝廷會以讓人驚喜的速度崩潰、瓦解。

當然,使團的生命安危就有些不受保障,所有是一半喜一半憂。

“靜觀其變。”另一位緋袍官員低聲說:

“不管誰勝誰負,如果不想國破家亡,必定要與我們客客氣氣。”

依目前大奉的局勢,與雲州撕破臉皮,那是死路一條。造反的人不會看不到這個事實。

“這,這和我沒關系……”

炎親王只是練氣境修為,被兩位修為高深的勛貴制住,毫無反抗能力。

這時,殿外的廝殺聲停了下來,似是分出勝負。

當然,遠處依舊有火炮聲和鼓聲,其他處的戰鬥還在繼續。

“不必為難四皇兄,此事與他無關。”

清冷悅耳的聲音傳來,殿內眾人或回頭,或側目,看見金鑾殿外,一襲素白長裙的倩影,跨過高高的門檻,裙擺拖曳於地,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