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少年羈旅(第3/4頁)

這樣事情拖的越久,越容易鬧出亂子。

太子為了彰顯與其父的不同,在前夜議事之後,便立刻讓翰林院起草告示,然後經內閣審批,終於在今日卯時,把告示張貼在了京城各處城門的告示墻。

天亮之後,見朝廷終於給出結果,頓時群聚而來。

“告示上寫什麽?識字的人看看。”

“你別問我,我倒是識得一些字,但它們連起來我就看不懂了。”

文章這種東西,不是識字就能看懂的,得有足夠的文化底蘊。

站在告示墻邊的吏員,呵斥道:“肅靜!”

這年代的百姓文化普及率不高,大多都看不懂告示的內容,所以告示發布當天,官方會安排一位吏員,每半個時辰誦讀、解釋告示內容。

一天之後,什麽消息都會傳遍京城,便不再需要誦讀。

百姓們早已習慣,立刻停止討論,聽吏員念誦。

吏員念完告示,大部分百姓都聽懂了,現場瞬間嘩然,吵吵嚷嚷。

“昏君啊!”

“先是修道二十年,後又被巫神教蠱惑,禍害大奉將士,這種昏君,大奉史上罕見。”

“可惜了八萬多的將士,竟被昏君害死。更可惜的是魏公這樣的鎮國之柱,就這麽白白折損……”

“慚愧,我前陣子還罵過魏公,他才是真正的忠臣,真正的鎮國之柱。”

有人扼腕嘆息,有人氣的捶胸頓足。

一位挑著貨擔的老人,老淚縱橫,一邊捶著胸口,一邊哀嚎:

“魏公死的冤啊,魏公是何等人物,當年山海關之戰他都打贏了,沒想到最後死在昏君手裏啊……”

“幸好有許銀鑼主持公道。”

一位百姓雙眼通紅,握緊拳頭,咬牙切齒道:

“要是沒有許銀鑼,不但八萬多將士和魏公白白捐軀,就連我們也得遭殃,巫神教的鐵蹄遲早踏平京城。”

“對,幸好有許銀鑼,只要有許銀鑼在,我們大奉就還有正氣。”

“許銀鑼能殺狗官,一樣能殺昏君。”

“我從一開始就認為許銀鑼是對的,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弑君,他當日闖皇宮時都說過了,昏君無道,許銀鑼伐之,你們還不信。”

“誰不信了,我一直相信許銀鑼的。”

百姓們痛恨昏君,惋惜八萬將士和魏淵的同時,由衷的慶幸大奉還有許銀鑼在,仿佛他已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正義化身。

而那些骨子裏比較保守的,對弑君的理由存在懷疑的百姓,此時也松了口氣。

許銀鑼還是許銀鑼,一直都沒變。

“要我說,幹脆讓許銀鑼當皇帝好了。”

一個年輕人下意識的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

喧鬧的氣氛立刻安靜,眾百姓面面相覷,卻無人反駁訓斥,陷入詭異的沉默。

告示內容迅速在京城流傳,飛快傳播,百姓們反應激烈,提及昏君便咬牙切齒,提及許七安,交口稱贊。

甚至有人痛哭流涕,直言許銀鑼是上天降下來拯救大奉的,他不但是大奉的良心,更是大奉的救星。

玉陽關一人斬殺三十萬敵軍,後又斬殺昏君,挫敗巫神教顛覆大奉的陰謀,這可不就是救星嘛。

當然,少不了惋惜魏淵的,好在魏淵之後,大奉有了許七安,百姓精神有了新的寄托。

願魏淵之後,大奉有許七安……大青衣死而無憾。

……

內城,某一座小院。

慕南梔坐在小馬紮上,聽著張嬸喋喋不休的說著告示內容,說起昏君時,她和張嬸一起露出憤怒的表情,大聲抨擊。

說起魏淵時,她和張嬸一起惋惜這位鎮國之柱的坍塌,一起惋惜捐軀在巫神教疆土的八萬將士。

她像極了坐在小巷裏與婦人八卦的市井婆娘。

說起許銀鑼時,張嬸贊不絕口,說:我要是年輕二十歲,肯定和其他年輕姑娘一樣,非許銀鑼莫屬。

慕南梔就一臉警惕。

“對了,慕娘子,你家相公是不是很久沒回來了?”

張嬸問道。

以前隔三岔五的就會回來一趟,和妻子恩愛,前段時間忽然不見了蹤影,她再也沒見過慕娘子的丈夫。

“哦,他比較忙嘛。”

慕南梔低聲道。

她的情緒一下子跌了下去,不是很開心,手托著腮,望著滿院的鮮花,幽幽嘆息一聲。

“咚咚咚!”

院子的門敲響,慕南梔黯淡的臉色,瞬間煥發光彩,但又迅速垮下去,別過臉去,不去開門。

張嬸輕笑一聲,心道是她丈夫回來了,小娘子在賭氣。

便過去開門。

院門打開,一位相貌平平,但氣質溫和的男子,牽著一匹馬站在院門口。

正是慕娘子的相公。

“我要離京了,你願意跟我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