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事後(第2/4頁)

市井百姓懷疑許銀鑼被朝廷暗中捉拿,甚至擊殺。

王首輔讓太子調動禁軍入城鎮壓,同時命令京官出面安撫,雙管齊下,才止住了可能發生的暴動。

“殿下,首輔大人來了。”

老太監跨過門檻,站在下方,低聲道。

王首輔穿著緋袍,戴著官帽,步伐穩健的踏入禦書房。

相比於群臣的惶惶不安,王首輔臉色平靜,精氣神極好,整個人猶如脫胎換骨,一掃沉疴。

“殿下!”

王首輔作揖。

“首輔大人,值此時刻,該如何是好?”

太子俯視著王首輔。

他知道,王首輔將是他登基的重要助力,也是他將來能依仗的人物,只需與王首輔達成“結盟”,他便能在短時間內壓住各黨,坐穩龍椅。

而這並不難,因為王黨裏,有許多太子黨成員。

王首輔自身不站隊,那是因為以前有父皇壓著,首輔自然不能站隊。

但其實,王首輔本身是太子黨,至少偏向自己,不然不會坐視王黨成員暗中投靠他。

王首輔道:“殿下要做三件事:一,穩民心。二,穩軍心。三,穩朝堂。”

太子身子微微前傾,微笑道:“首輔大人認為,當如何穩住這三者?”

王首輔似是早已打好腹稿,有條不紊,徐徐道來:

“殿下,許七安斬先帝於京城外,人盡皆知,此事無法隱瞞,強行掩蓋,只會讓民間怒火沸騰,再不信任朝廷。”

現在,京城眾人又想起了許七安,想起了他才是斬殺皇帝的高人。

太子嘆息一聲,這和他想的一樣。

王貞文繼續道:

“將先帝的所作所為,告知於眾,公布天下,斷大軍糧草,坑害賢臣,以致八萬將士命喪巫神教之手。其後,太子你得以人子名義,痛斥先帝,不準先帝的牌位置於太廟,屍骨不得入皇陵。

“隨後,嘉獎許七安,官復原職,封爵,昭告天下。如此,民心和軍心可定。先帝的所作所為,固然會讓朝堂和皇室顏面大損,威望降低,但太子的行為,會讓天下百姓和有識之士叫好,他們會期待王朝在新君手中,開創出新氣象。”

王貞文指的先帝,是元景帝。

“此事不可!”

太子大驚失色,心說你這是要我不當人子啊。

先帝再怎樣倒行逆施,父子永遠是父子,別人能罵先帝,他這個兒子卻不能這樣做。

哪怕占了道理,也會落一個不當人子的罵名。

這個罵名或許不會在短期內出現,但史書上必然記載。

歷朝歷代,兒子即使逼宮篡位,也得把老子好好的供著,囚於宮中。

鞭老子的屍,縱觀古今,找不出一例,因為太犯忌諱,聰明人都不會這麽做。

“太子想迅速積累聲望,贏得百姓的愛戴,給予百姓對新朝的信心,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有殿下這樣的明君登基,再有許七安封爵,坐鎮朝堂,大局可定。”

“此事不可。”太子仍是搖頭。

王首輔點頭,說出第二套方案:

“那便假稱陛下被巫神教以妖術控制,才做出這些倒行逆施之事,許銀鑼出手阻止了巫神教的陰謀。

“大奉和巫神教的戰役剛剛結束,百姓們正因為八萬將士死在東北而憤怒,不會有人懷疑,正好借此轉移矛盾,讓百姓的怒火轉移到巫神教頭上。

“但對於許七安的作為,依舊要褒獎,這樣有利於挽回朝廷的形象。今日百姓群聚各處衙門、皇城門,就是最好的證明。”

太子沉默許久,沒有反駁。

見狀,王首輔繼續說道:

“最後是穩住朝堂,諸公擔憂的,無非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殿下多加拉攏便是。”

“如何拉攏?”

太子問道。

拉攏並非口頭承諾,得給出實際的利益,因此,拉攏一批人,就必須要打壓另一批人。

太子實際上是在問:打壓誰?

王首輔淡淡道:

“禦史台右都禦史袁雄和兵部侍郎秦元道,勾結巫神教,控制陛下,企圖顛覆大奉,罪不可赦。當誅九族。其余同黨,一律抄家。

“但太子初登大寶,需大赦天下,袁雄和秦元道斬首示眾,沒收家產,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族人可免罪。

“一眾同黨,視情節輕重,處以抄家、革職和斬首,家人可免除連坐。”

處置的時間,處置的方式,都給出來了。

太子思忖許久,緩緩點頭:“善!”

說著,扭頭吩咐老太監:“通知諸公,入殿議事。”

……

雲鹿書院。

許平志滿臉疲憊的返回小院。

因為他的突然離去,嬸嬸和女兒們又返回了書院等他。

“老,老爺……”